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其表意能力如何?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提出,“教材编写应根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那么,汉字的识字写字序列应当如何安排呢?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2500个语文教学常用字进行了字理分析,分类统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理据度,得出的结论是:汉字是讲理的,其表意文字的根本特性没有改变。同时,笔者对人教版、北师大版、上教版、苏教版现行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进行了梳理,可以说,这四个版本的教材在识字写字的安排上各有特色,但在识字写字序列方面的考虑均不尽如人意。
要排出识字写字序列,教学核心字的确立为首要。所谓核心字,应满足三个方面:一是构形简单,且较多参与其他字的组构;二是使用频率较高,即重复出现较多;三是这些字的安排和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4基本字“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共列出了300个基本字,这对核心字的确立无疑是重要的参考。同时,笔者根据字理,将2500个教学常用字进行了拆分,得出成字部件319个,其中275个部件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其他字的构字,按构字频率组成《2500个常用字中参与构字的319个成字部件表》。在使用频率方面,参考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标准局编的《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汉字频度表》,大体考虑排位前302位的汉字。三张表比对,并适当考虑其他因素,得出128个教学核心字,其中,象形字86个、指事字14个、会意字26个、形声字2个。笔者对128个字进行溯源分析,并对相关字进行简要解析,收集一些字谜趣事,以引起教学的兴味。以128个核心字为部件,可以组构出740个教学常用字。循着这个思路,排出一级字、二级字、三级字,并尝试提出教材编写建议。
汉字博大精深,对汉字的研究卷帙浩繁,即使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算来,也有1900余年的历史了。笔者以浅陋之识探深奥之学,实乃不自量力之举,权当一孔之见。若对识字写字有点滴借鉴,则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