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亲爱的各位读者:10月27日,我社搬迁至上海市闵行区世纪出版园(号景路159弄C座3~5楼),为确保与广大读者朋友的联系沟通顺畅无阻,现将变更后的相关信息敬告如下:总机:021-53201888近期联系电话:021-53201888转2612分机 工作邮箱:sephbgs@seph.com.cn教材直线(社办,移机中):021-64319241传真(移机中):021-64339995上教社旗下各报刊编辑部直线电话也在移机办理中,原号不变,一周左右时间即可恢复通话。此外,您也可通过各报刊编辑部邮箱或微信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您的任何反馈,我们都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报刊编辑部电话(移机中)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021-64225002《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021-64370864《语文学习》编辑部:021-64373598《教育参考》编辑部:021-64373159《教育传播与技术》编辑部:021-64375955《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含《双语周刊》):021-64379117《看图说话》编辑部:暂无直线报刊编辑部邮箱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xxywjs@163.com《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shuxuetg@163.com《语文学习》编辑部:yuwenxuexizazhi@163.com《看图说话》编辑部:sephktsh@seph.com.cn《教育参考》编辑部:jiaoyucankao@126.com《教育传播与技术》编辑部:jc@seph.com.cn《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yywzzb@163.com(《双语周刊》可联系shyzhk@163.com)报刊编辑部官微 《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语文学习》《看图说话》《教育参考》《教育传播与技术》《语言文字周报》(含《双语周刊》)上海教育出版社自1958年成立以来,承蒙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朋友的一路关心和厚爱,成长为国内一家大型综合教育类出版社。我们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竭诚为您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和优质图书,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由于联系方式变更给大家造成不便,我们对此表达深深的歉意! 特此通告!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11月11日
继续阅读 >
-
(2021-11-10)
10月27日,随着最后一辆搬运车到达号景路159弄,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告别工作了63年之久的永福路123号,在世纪出版园开启新的征程。 集团领导热烈欢迎上教社入驻世纪出版园社领导庆祝上教社搬迁自搬迁工作启动以来,社党委号召全社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宗旨,强调在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搬迁工作方案制定、时间节点落实等方面,要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党委以身作则,带头打包,率先搬迁,提前一周入驻出版园,为安全、顺利完成搬迁工作提供了保障,并要求全社党员、团员佩戴党徽、团徽,亮明身份,真正将搬迁世纪出版园这件“头等大事”办成了一件让职工安心、放心、暖心的大工程。每一位上教人都在准备搬家中新起点,新征程。上海教育出版社将以搬迁世纪出版园为契机,严格按照集团党委要求,以“做中国最好的教育出版”为目标,坚守教育出版阵地,打响上教特色品牌,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继续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继续阅读 >
-
(2020-05-28)
继获2019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之后,《自然趣玩屋(升级版)》再次斩获科普类大奖。在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中,《自然趣玩屋(升级版)》荣获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科学技术普及奖是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首次设立的新奖项,而二等奖也追平了我社此前科普图书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获得的最高奖项等第。《自然趣玩屋(升级版)》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与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一套动手做类科普活动材料箱。根据内容主题的不同,这套活动材料箱共有5个不同的品类,分别是《自然 飞鸟》《自然 植物》《自然 古生物》《自然 昆虫》和《自然 科考》。活动材料箱内的活动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普教学团队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科普编辑团队共同开发,力求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自然探索活动。每盒活动材料箱都包含有一本活动指导手册、一套相关主题的科普图书、一个简易VR眼镜,以及一整套能够完成10多个自然探索活动的活动材料。为了让自然探索过程尽可能的真实,材料箱中有不少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活动材料,如《自然 飞鸟》中用于编制鸟巢的蛤蟆藤、《自然 植物》中8种不同的植物种子、《自然 古生物》中厚实的岩石标本、《自然 昆虫》中包裹在三角包内的蝴蝶标本、《自然 科考》中精美的碎贝壳等。同时,材料箱中还配备了很多专业的科研工具,帮助青少年完成自然探索活动,如《自然 植物》中的显微镜、《自然 昆虫》中一整套制作昆虫标本的套装等。考虑到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自然探索活动都有一定的难度,在自然博物馆里需科普教师亲自指导,这套活动材料箱带有一本活动指导手册,能图文并茂地指导青少年开展自然探索活动。即使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阅读文字内容有困难也没有关系,材料箱配有在线的活动指导视频,让青少年可以跟着视频一步步完成活动。除了活动指导视频外,这套活动材料箱还有其他线上数字资源。其中还包括运用最新的VR技术制作的虚拟现实科普动画视频。只要扫描材料箱中VR眼镜上印制的二维码,就能获取配套的VR视频APP。APP中包含5段2分半长度的视频,对应活动材料箱的五大主题。点开视频,将手机放入VR眼镜里,就能参加一场360度无死角的视觉盛宴,体验身临其境的前卫科普方式。这些动画视频都是免费的。(文:黄修远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20-04-20)
3 月31 日上午,“上海教育出版社与纳米盒• 进馨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顺利举行。双方将在教育信息化及创新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基础教育学习平台”建设和运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黄强,总裁阚宁辉,副总裁周维莉、毛文涛,总裁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冯芳等作为特邀嘉宾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同出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黄强在签约仪式上讲话。黄书记指出,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上海教育出版社跨出了重要一步,是在做真事情,这个项目建设要发挥双方的长处。希望新公司能抓住新契机,不断催生出能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新产品,成为集团标杆,并在今后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在新的领域取得新突破。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进分别致辞。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王耀东主持签约仪式。缪宏才社长谈到,本次合作的是一个真正走向市场的、自筹资金的项目,标志着上教社在完成集团“3+1” 改革、数字出版三年行动计划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项目将发挥国有出版社和民营企业的优势,补齐短板,将上教社丰富的教育出版资源与进馨科技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充分结合。上教社一定会派出精兵强将,把项目做好。徐进总裁简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纳米盒”是一家集教育、互联网和“出版”为一体的专注小学线上教育的科技企业。公司的多面性和内在基因,是本次合作的重要基础。在领导的见证下,缪宏才社长和徐进总裁分别代表各自企业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在会后接受了上海主流媒体的采访。 (文:周怡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20-04-20)
1998年至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服务上海师生已有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这套教材历经引进试验、修改“试验用”,修订“试用”几个阶段,是上海市“二期课改” 的重要成果之一。随着“上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在上海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教社高中英语教材编辑团队一步步成长起来。 敬业和专业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团队成员均拥有硕士学位,核心成员均拥有正副高职称,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又有多年教材编制的经验,深度参与了国标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基础型和拓展型教材,以及复合型和原生型数字教材等各类教材项目。在课程研发、教材编制、教材培训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1997 年底至2004 年:适当修改,“牛津”落地本土 1997年,经教育部推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简称“市课改委”)决定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于1996 年出版的Oxford English 教材系列,并由市课改委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改编,作为 “二期课改”英语学科试验本教材自1999 年秋开始在部分学校进行教学试验。编辑团队开始和国际知名大出版社深度合作,学习对方的一整套先进、专业的教材编制编辑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 2005 年至2015 年:依据课标修订,“牛津”本地化 随着《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04 年版)的推出,依据此课标,市课改委启动了对英语试验本教材的修订。我社为教材编写主持单位。程林副总编受课改委聘任担任牛津上海版高中教材副主编。修订版教材编写组主要由我社英语教材编写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英语教材编写委员会两支专业的教材编辑队伍组成。这两支团队与其他编写组成员(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紧密合作,依据课标,立足本土,着眼世界,调研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和教学重难点。从框架(VHP)构建开始,到内容篇目替换、写作指示(writingbrief)撰写、原稿审读、反复修改、编辑出版,上教英语教材编辑团队和牛津大学出版社教材编辑团队(英国本部、中国香港和大陆三方)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编写了基础型教材系列和拓展型教材系列。此套教材也从外方主导过渡到中方主导。2006 年秋季开始,随着“二期课改”在高中全面推开,修订版《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教材开始在上海市高中陆续铺开使用,并使用至今。这套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教材系列我社的教材编辑们深知“教材的编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材的修改与完善更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始终与一线教师和课堂教学保持密切联系, 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各区课程与教学调研,参与市区不同主题和规模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教学论坛,参与高中名师基地的每一期活动,跟着何亚男导师和基地学员一起学习,编辑出版他们的科研成果。通过这些活动,教材编辑们走进课堂,熟悉教学;深度了解修订版教材的使用情况;调研和了解学校对英语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具体需求。教材课例展评现场可以说,自修订版教材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教材编辑们就积极调研一线的使用情况,注意收集使用意见和完善性建议,以此作为自评的依据,主动思考完善的思路。 2015 年至2019 年:传承“课改”成果,蓄势待发 鉴于修订版教材的使用已逾十年,我们在此过程中也收集了大量来自一线对教材的反馈和需求,自2015 年下半年起,我们开始自发地研讨修订版教材的完善方案。研讨所聚焦的重点问题是: 教材的结构体系与内容编排如何处理好学科性与教学性、普适性与分层性之间的关系? 素材的选择如何兼顾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如何体现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如何融入社会现实题材和文化传承题材? 如何适当安排文学作品的比例?课标对比研究研讨的同时,我们制订了“多管齐下” 的自主完善性工作方案:1. 对比研究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课标,梳理收集对教材编制具有启发性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 2. 通过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英语教材设计现状与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 梳理教材评价的维度和标准。 课题结项报告3. 组织实施线上师生问卷调研,以及线下师生访谈和专家座谈,获取教材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的相关信息。 调研报告4. 邀请课标组专家为我们作专题讲座,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和学科核心素养内涵。2017 年,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公布,我们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专门邀请了教育部高中英语课标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和课标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等来做有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新理念的专题讲座,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和新课标的关键内容。5. 广泛地收集并对比研究国际上近年来出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经典英语教材。我们认真研究这些优秀教材先进的编写理念,整体设计,整书结构,单元编排体例,内蕴先进教学方法的活动设计,实现育人功能的方式,以及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版式设计,等等。我们在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开始遴选优秀教材素材。国际经典英语教材基于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以及前期的一系列自主的完善性修订准备工作,更基于“二期课改” 修订版教材系列的编制经验,我们这支敬业又专业的教材编辑团队依据新课标要求,在与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外教材编辑团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教材的整体结构框架(VHP)、单元设计结构、话题和语法等知识项目对标后的内容安排、部分需新写或者改写内容的具体修改意见,特别强调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讲好中国故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编制了样章。这些材料为2018年上海市教委主导下启动编写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奠定了基础。单元设计结构图VHP 示例需新写内容的具体意见示例中方和外方编辑团队的审读意见示例2019 年9 月中旬,由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领衔的编写团队编写的上教版新课标教材送教育部初审,并顺利通过审查。教育部反馈教材初审意见(部分)成绩是对付出最好的肯定!一路走来,我们感恩前辈悉心地传授教材研发的经验和对教材编制流程的规范指导,感谢同辈之间的协作和支持。我们这支团队在稳定中成长,并始终紧密团结在一起,从课程教材的研究和编制经历中积累教材研发的经验,为了“上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而不懈地努力着! 我们的目标是:全心致力于上海以及中国英语教育出版工作,依照国家课程标准或者地方课程标准(要求),编制出版高品质的英语教材。 我们还要真诚地感谢指导过我们的英语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是你们的专业引领提升了我们这支团队的专业能力,感谢广大使用我们教材的一线师生,是你们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提升了我们教材的品质。 2020 年至今:依据国家课标,体现上海特色,代表国际水平 2020 年秋季学期开始,新国标教材将在上海试用,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先期熟悉这套教材,我们将陆续介绍这套教材的“概貌”和“特色”,期望结合具体举例带领大家了解这套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编排体例,并从德育价值、语言、思辨性、文化视角、语法和写作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等角度解读教材特色。 敬请关注下一期对新教材的整体介绍和理念解读。整套高中《英语(上教版)》教材 (文:黄艳等)
继续阅读 >
-
(2020-04-20)
常有人问,教材编辑是做什么的?是编教材的吗?是出题目的吗?是给教材改错的吗?也对,也不对。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下面是发生在编制最新的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小故事,管中窥豹,看看教材编辑都做了些什么。要换排版软件?2018 年8 月6 日,教材编写组在华师大召开全体会议。当时,教材已经过一轮修改,排出了第二稿。这次会议就是重点讨论第二稿的教材,为教材送审做准备。讨论按照教材编排顺序依次进行,编辑认真记录着对教材的具体修改意见。忽然,主编转向编辑所坐的区域,很严肃地说:“这次出版社的排版问题很大,排版错误很多,排得也不美观。比如,标点符号后面的空距不统一,类似向量这样的数学符号排得很难看。你们是用方正排的吧,这个排版软件不行,应该被淘汰了……”话音未落,在座的很多老师纷纷回应,又指出了很多排版上的问题。一直以来,排数学教材用的是方正的排版软件,这次也不例外,不管是编辑还是排版公司,都觉得顺理成章。没想到,作者在排版上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提得非常专业。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在座的编辑,偏偏编辑不知该如何回答,真是窘迫之极。会议间歇,我们马上找到提意见的老师了解具体情况。原来,很多老师,特别是大学老师,他们习惯于使用一款叫LaTeX 的排版软件,在排数学稿件上表现出色。老师们提到的很多排版问题,在这款软件上不会出现。这一点,方正排版软件做不到。怎么办?难道要换排版软件重新排版?且不说时间不等人,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使用LaTeX的排版公司。软件不能换,但是问题必须要解决。我们仔细分析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发现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编辑批注后排版人员可以修正的,比如数学公式尽量保证完整,不要出现换行;一类是不确定是否可以修改的,比如目前教材中的向量符号是软件默认生成的,若按照主编的意见修改,可行吗?对于后一类问题,我们咨询了排版公司,得到的答复是可以改,但是不能用默认的命令和设置,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做个性化设置,而且很多修改不能用批处理,需要逐个逐个地调整。没办法,这是软件的先天不足。保险起见,我们先挑选了一些典型问题排了一个修改稿,待主编认可后再统一修改。修改的过程中,非常考验排版人员和编辑的耐心。就拿向量符号来说,原先字母上面的箭头是统一高低、统一长短,这样就造成有的字母比较“矮”,箭头离字母很远,而有的字母比较“瘦”,箭头又超出字母的宽度较多。修改后,我们使得箭头根据字母的实际尺寸调整高低长短,个性化定制。这样就必须把教材中所有的向量符号都找出来。一个一个调整,真是一言难尽。编写组的老师并没有责怪我们,很多老师把排版上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建议整理给我们,帮助我们不断地完善稿件质量;排版人员也尽力配合我们,满足我们在排版上的各种要求。待到最终的送审稿,排版方面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我们觉得,一切有利于提升教材质量的举措都是值得的。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虽然出版业在技术革新上不像一些高新产业那样来得迅猛,但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是必须的,这也是提高出版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编的肯定2019 年3 月17 日,又一次教材编写会议。早上,我开车接两位主编李大潜院士和王建磐教授去会场。两位主编在车上讨论教材的编写情况,末了,李先生转头对我说:“出版社的同志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做得很好。”我一时忘了接话,只觉得尽管车外烟雨迷蒙,但当时有一束光照在了车的前方。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两位主编一位是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一位是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建磐教授,参与编写高校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83%,而来自普教系统的教师中,高级及以上职称占95%。可以说,这个编写组汇集了上海数学教材编制的最强力量,放眼国内,亦是顶尖。与这样一批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教材编制,编辑的压力可想而知。人与人之间需要时间来相互熟悉,编写组和编辑之间也需要时间来磨合。编写组中有几位老师是我们的作者,但更多的老师是初次合作,他们对编辑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一无所知,对编辑在教材编制中的工作定位也不甚明了。所以,刚开始的接触总归是生涩的。为此,在工作初期,我们对工作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先把编辑的分内事做好,把后勤保障的事做好,把联络协调的事做好。比如,编写组在编写教材的同时,编辑会同美术编辑反复打磨版式,力争版式和教材栏目、内容完美匹配。又如,在等待稿件的期间,组织全体编辑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熟悉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再如,每次编写会议,编辑都会全程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会议一结束,就整理出来发给编写组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对教材越来越熟悉。这些事情对教材编写不会起决定性作用,但老师们都看在眼里。随着稿件的初步定型,进入校样阶段,编辑的工作重心转向教材内容和质量。一方面,我们做好文字编辑工作,避免出现排版、文字等方面的差错;更重要的是,我们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编写组完善教材的质量,这就不仅仅是修改文字和标点,还需要就学科问题与主编、与编写的老师展开讨论。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审稿机制,保证每一轮修改必须经过三审。和审读普通书稿不同的是,我们充分尊重教材的主编负责制,所有在审稿期间发现的问题,我们都会按照一、二、三审,用不同的色笔标注在稿件上,最终由主编审定。不仅如此,一审的意见二审必须审核,而一、二审的意见三审必须审核;所有的修改或疑问必须在校样上表达清楚,必要时用文字说明,方便主编审阅。这样做,最大限度地保证编辑所提的意见是科学的、是专业的、是合理的。也就是在这样看似复杂的稿件来回中,让主编、让编写组看到了上教社编辑的专业水准,也让他们信任我们的工作,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细节决定成败。编辑对于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的知识性、科学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时刻保持审慎的态度。举一个例子。在教材“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一章的练习中,作者给出了一张统计表,统计了黄豆、赤豆、豇豆、青毛豆、豌豆、四季豆这六种豆类每0.1 千克的脂肪含量。编辑在审稿中发现,黄豆和赤豆每0.1 千克的脂肪含量相差无几。生活常识告诉她,黄豆的脂肪含量应该远高于赤豆,因为黄豆可以榨油,但没听说过赤豆用来榨油的。上网一查,果然,黄豆每0.1 千克的脂肪含量约为0.0184 千克,而赤豆只有约0.0007 千克。与作者沟通后,又发现表格中豌豆的数据指的是鲜豌豆每0.1 千克的脂肪含量,应该在豌豆后面加上“(鲜)”。 一组毫不起眼的数据,稍不留神就放过去了,作者没有注意到摘录数据时出了差错,主编更不会去注意这样细枝末节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编辑,凭借职业敏感,更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看似没问题的地方找到了问题。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想,就是在这样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中,我们的编辑渐渐地融入了教材编写团队。李院士撰写的教材后记的最后有一段话:“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们,全程参与了本教材的编制工作,为本教材的顺利出版做了很多深入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同样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不仅是编辑,我们也是教材编写团队的一份子,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褒奖。不平凡的20202020年1 月21 日,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编辑们终于完成了年前的最后一次教材修改,但大家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因为这次任务与之前有所不同,首先,工作量大,包含国家初审意见、试教试用意见和自查意见的多方意见修改审定;其次,时间紧迫,要完成三审与主编审核意见的誊改、对红,编制方案的编辑排版,等等,还需将所有材料如数印制,按时送往国家教育部进行第二轮审查,而这一切都需在春节后一周内完成;最后,人员分散,编辑们多数要回外地过年,沟通效率上势必有所影响。眼看着距离复审只剩半个多月,三审制度能保证吗?何时交付主编审阅?印厂节后若不能及时复工,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共同讨论、与主编商议,我们对编辑流程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春假期间每位编辑对各自负责的章节进行审读,尽快提交二、三审;同时请作者审阅,1 月31 日前收集作者意见,誊样后交予主编审定;2月3日全员到岗,立即交予排版公司完成最后的修改,送厂印制;2月10日,所有材料送达北京。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假期时间,有效确保了三审制度,还增加了作者审阅的一环,为提高教材质量增添了有力的砝码。七位编辑手上的虽已是第十几轮甚至第二十几轮的校样,但仍如对待一校样时那样字斟句酌,仔细审校。这个春节,注定是紧张而忙碌的。意想不到的事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席卷华夏大地,国家启动了一级战备,全国上下共抗疫情。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教材送审时间虽有所延缓,但仍需在2月中旬递交纸质版。按照规定,数编室有四位成员需要在返回上海后居家隔离14 天,这就意味着,在原定工作内容和要求丝毫未减的前提下,数编室能及时到岗的编辑从7 人减少到了3 人。压力骤增。排版公司修改后的校样仍需对红和局部修改,通过快递的方式与相关责编交换往复,无论从时效性还是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显然都是不可取的,这一方案很快被否定,所有重担落在了留沪的三人肩上。于是,在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时期,排版公司的会议间多了几个忙碌的身影,而会议间之外,排版团队争分夺秒,居家编辑严阵以待。在所有人的通力协助下,按期顺利完成了所有工作。最后一天伴着夜色归家的途中,我的内心无比充实,脑海中浮现出五柳先生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用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再贴切不过。同时,我的内心还多了一份自豪感,因为我们的团队,太给力了!记录的三个故事只是两年多来教材编制中的三朵小浪花,太多的甜酸苦辣来不及细细品味,因为新的挑战又在前方招手。小小故事,送给那些年一起做教材的你、我、他。 (文、图:蒋徐巍曲春蕊)
继续阅读 >
-
(2020-04-10)
继续阅读 >
-
(2020-02-14)
导学与精练 化学 九下(配沪教版)
继续阅读 >
-
(2020-02-09)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三年级下册 · 四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 七年级下册 ·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 ·一年级下册 · 二年级下册 ·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下册 · 六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 · 八年级下册 · 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一年级下册 · 二年级下册 ·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下册 · 六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 · 八年级下册 · 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下册 手机识别二维码,关注上教社服务号,也可以获得全部PDF版教材说明:本下载页面提供的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版中小学教材电子版,不包含上海版教材。服务电话:下载等技术问题,联系人翁志轩,联系电话18930127802其他问题,联系人严岷,联系电话13611947323
继续阅读 >
-
(2020-02-07)
继续阅读 >
-
(2020-02-03)
继续阅读 >
-
(2020-02-03)
继续阅读 >
-
(2019-12-13)
2019年10月16 日,上海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脑与人工智能”丛书成功亮相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览会。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此套丛书生动再现和剖析了近年来国际上重大的脑研究项目的始末,并对人工智能 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了理性探索。德国汉学家米歇尔 • 康 • 阿克曼认为丛书展现出了紧扣时代热点、关切人类命运的高贵品质,并高度评价了丛书的内容选择和装帧设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代表集团对丛书的顺利出版表示祝贺,并盛赞作者拥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幽默与独到的眼光。 “脑与人工智能”丛书是由中国科学家顾凡及和德国工程师卡尔 • 施拉根霍夫,花费近6年时间联袂写成的。顾凡及先生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计算神经科学教授,长期致力于脑研究, 其近年来的科普作品屡获嘉奖。他还是文小刚、颜宁创办的科普公众号“返朴”的编委。卡尔 • 施拉根霍夫先生是德国新技术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在欧洲和美国的高科技领域创立了许多初创企 业。他一直关注着前沿技术及其对社会系统和对人力、智力和财务资源的微妙协调的影响。近年来,他将自己的兴趣从软件、电子学和制造业扩展到了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是无国界的,技术的应用更是如此。两位作者一位擅长神经科学,一位擅长人工智能,在这两个前沿领域上互为师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遵循着人类公认的一些规则,如平等、尊重、真诚、宽容、友善等,共同构筑起相互信任、尊重的友谊 桥梁,这在讲究高速度、高效率的信息化时代,更显得弥足珍贵,令人震撼。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精彩对话,是对人类因共同难题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绝佳注解。“脑与人工智能”丛书以书信体形式呈现,共三册:《脑研究的新大陆》《意识之谜和心智上传的迷思》《人工智能的第三个春天》。两位作者以理性的视角和客观的思维,探讨了许多有趣的话题 : • 人脑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信息处理机器吗? •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联姻”会成功吗? • 为什么相对于技术发展而言,脑研究进展要缓慢得多?• 面对共同的脑研究新大陆,欧盟、美国、日本等不惜在雄心勃勃的计划上投入巨资,那么 谁能笑到最后呢?• 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究竟有哪些差异?心智上传和数字永生会是下一次的人类创造,还是只能是一种幻想?• 在不久的过去,人工智能经历了两次寒冬,这两次寒冬是怎么样发生的?目前的人工智能处在哪个阶段? • 自主学习机器是否会在智力的所有领域与人类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人类?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人工智能真的将孕育出统治地球的下一个新物种吗? 两位作者以不同的风格给出了各自的见解,顾老师展现出一位科研探索者对生命科学的敬畏,卡尔先生则以一位实业家的身份对人工智能持有着乐观的态度,这些大家风范都吸引着读者们去领略。 作者卡尔先生在讲述自己编写体验的时候, 深情地说 : “Scientists and entrepreneurs never retire and now we can use our time and experience to indulge our passion, and enjoy the freedom that we don't have to nurture a career anymore or impress our peers.” (科学家和企业家永远不会退休,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时间和经验来释放我们的激情, 享受不必再痴迷职业生涯规划或给同行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由。) 正是凭借着这份“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两位作者围绕当今脑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 政策导向、社会文化、产业应用等多方面,以国际视野审视着脑研究与人工智能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展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以及工程师严密的逻辑思维。他们认为以恰当的方式跨学科合作,能够 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将是打开奇幻未来的关键钥匙。 “脑与人工智能”丛书没有提供教科书式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尝试着用人类现有的智慧之光 照亮期冀探索的远方,奏响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更多的专业人士携手共进的乐章,更让青少年读者们感受科学与技术之间既融合又碰撞的生趣。两位作者希望这套“脑与人工智能”丛书能成为 一张邀请函,邀请世界各地的年轻一代一同加入这个活力四射的领域。 ( 文/图:沈明玥 黄伟)
继续阅读 >
-
(2019-12-13)
2019年11月16日,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由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出版中心出版的主题校园小说“舞动的精灵 校园文学系列”新书分享会圆满举行。 “舞动的精灵校园文学系列”一套三本(《小志》《窗男》《弦歌》),是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桥哥创作的一套针对 6-14 岁儿童阅读的少先队小说。2019年10月13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 周年之际,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舞动的精灵 校园文学系列”恰逢其时,是向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献礼。新书分享会邀请了作者桥哥(《少先队活动》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少先队活动专家张振芝(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少先队工作学会荣誉理事,《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主要编撰人), 袁彬(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徐芸(上海徐汇区汇师小学大队辅导员), 沈敏霞(上 海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 作为活动嘉宾。 上海徐汇区汇师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向与会的嘉宾授巾。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小读者们现场与嘉宾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向嘉宾提问。热烈的氛围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倾听,还吸引了一些海外展商拍照留言。最后,来自上海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小学的同学朗读了书中的片段。小读者们纷纷请作家签名,并合影留念。 ( 文 :李莉 图 :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9-12-1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我国原创绘本的繁荣与发展,提高原创绘本的整体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绘本出版之路,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共同举办了“绘读中国”原创绘本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于2019年11月15日在2019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期间举行。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作协、上海市儿童文学推广学会、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领导,本届“上海国际童书展出版人计划”中的受邀嘉宾,国际童书出版人墨西哥 Monica Bergna,儿童文学作家、绘本画家、校长、教师、媒体记者等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活动,结合各位专家在中国原创绘本创作与研究中的一线实践和宝贵思考,对于如何在创作与发展中开创中国原创绘本的新时代,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有力推动。 会议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袁彬主持。首先,由上海市作协儿委会主任殷健灵女士致辞,她认为在中国绘本创作与出版中,强调中华文化的走向,使少年儿童从小浸润中华文化丰富的内容,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中国原创绘本是大势所趋,原创绘本的蓬勃与发展是广大儿童文学工作者的愿景和期许。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程林表达了对与会领导、嘉宾的欢迎和感谢,她认为推动原创绘本发展任重道远,这是一次有益于推动中国原创绘本的繁荣和发展,乃至中华文化发展的创新性活动。 随后,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教授发表了《关于中华文化绘本创编的实践 与思考》主题讲话。他结合其近期参与主编与主创的部分中国原创绘本,从中华文化绘本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三方面,谈了创作体会以及目前原创绘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中国绘本创作要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香港文艺协会副会长、作家周蜜蜜女士的报告题目是“香港的儿童绘本与教育”,她根据自己长期以来在绘本领域的创作和研究,介绍了香港地区绘本创作与阅读推广的宝贵经验。 国际童书出版人嘉宾,来自墨西哥的Monica Bergna 女士结 合本国童书出版和绘本创作的经验,并就突破如何绘本界限(Crossing lines in the pictures books)对中国未来原创绘本的发展提出 了宝贵的建议并寄予殷切的期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带来主题发言《中国原创图画书创 作及出版观察》。她围绕评价中国原创绘本的五个维度标准,即作品包括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力 在内的整体水准,图文共同讲述的形状及特点的鲜明性,创意与设计及相关内容的完成性,儿童趣味及儿童接受性,中国故事与中国元素的表达与呈现等,辅以近五年来“原创图画书年度排行榜” TOP10 作品,对部分优秀原创绘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作品,活跃在中国原创绘本创作一线的著名作家、画家也进行了主题发言。儿童文学作家周锐讲述了《我的一个绘本构思》,儿童文学作家、童书出版人陈苏女士和大家探讨了《绘本中的童年》;著名画家王祖民,著名画家、童书出版人赵晓音则进行了《绘本的绘》的发言,从绘本图画创作的角度,就如何创作一本优秀的原创绘本和与会嘉宾做了分享和交流。 活动的最后,出席会议的各位绘本作家、画家、校长、教师代表分别就实际的绘本创作、绘本阅读推广、绘本研究等方面畅谈心得和感受。 (文:管倚、李航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9-11-25)
2019年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 庆祝新中国 70 周年华诞, 弘扬红色爱国精神,缅怀 红色峥嵘岁月,领略红色 文化魅力,推进全民阅读 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特 别推出“中国红色经典绘 本丛书”,并联合志达书 店共同举办“红色之旅” 系列游学活动。 “红色之旅”系列游 学活动第一场的主题是 :“阅读红色经典,踏寻先辈足迹,走进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会址 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共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公布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 ;先后荣 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红 色旅游先进集体、全国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和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等各 种荣誉称号。 本次“红色之旅”,主办方特意邀请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鲁绍臣老师作为讲解 员,带领大家进行游学。进入会址参观之前,主办方工作人员先向在场的小朋友们赠送了“中国 红色经典绘本丛书”,再请鲁老师给参加游学的小朋友们作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讲演。鲁老师以家 庭喻国家,将家庭奋斗及小朋友们的吃饱穿暖与近代以来国家人民遭受苦难及奋进征程进行对比, 从个体出发讲到国家,又从国家层面回归个体,突出了国家富强与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 道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将严肃的历史事实下沉到小朋友们能够理解的程度,让小朋友们对 接下来的参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大家带着激动、崇敬又有些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幢老上海风格的石库门建筑。旧式 的石库门,青砖黛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庄严厚重,高墙小窗,依然是 当年老上海的经典风貌,依然体现着那个时代刻下的深深的历史的烙印。无论是陈列馆中泛黄的 报纸、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还是再现当年会场的群塑,无不为我们传递着 历史的凝重和肃穆,每一个大人与孩童在参观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在新天地的老 街中,这是一幢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然而正是它,见证了中国自此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走出一大会址的那一刻,从小朋友们的脸上明显看出了一丝思考与疑问,这些疑问在接下来 的答疑环节倾泻而出。有问什么是党、什么是共产党的,有问为何信仰马克思主义……鲁老师延 续了之前的讲授的风格,将爸爸妈妈与祖国母亲作比,深入浅出地为小朋友们回答这些问题。其 后,小朋友与家长们一道在一大会址 门口举起所获赠的“中国红色经典绘 本丛书”合影留念。 我们在感恩和平、感怀幸福生活 的同时,不会也不应忘记那曾令人荡 气回肠慷慨悲歌的昨天,过去的历史 绝不能仅仅躺在故纸堆中,更不能因 其本身的厚重而对孩子们讳莫如深, 应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讲好中国的 故事。“中国红色经典绘本丛书”的 推出与一大会址的游学活动便是一种 积极的尝试。 (文 :张浩 志达书店供图)
继续阅读 >
-
(2019-11-25)
2019 年 10 月 18 日,为更加深入了解单位周边环境,体会社区文化,我社组织职工参与了 湖南街道举办的“衡复风貌区人文行走”活动。中午 12 点许,教师书房熙熙攘攘,挤满了踊跃 参加此次活动的同事。组织方特意邀请了上海著名漫画泰斗张乐平故居、著名文学家柯灵故居馆 馆长郭皓为大家进行讲解,并且为每人发放了佩戴式耳机。 本次人文行走按照环路路线行进 :从永福路复兴西路口的原湖南街道办事处开始→张乐平故 居→柯灵故居→巴金故居→湖南别墅(外观)→赵丹故居(外观)→德领馆(外观)→雍福会(原 英领馆外观)→新知识教育书店→回社。 沿途只见一幢幢老洋房红瓦粉黛,造型独特的屋顶、弧拱及圆拱圈的门窗各有特色,透过花 园的栅栏,可以看到大片浓绿的植物围绕在四周,不时还有几棵参天大树从栅栏顶上探出头来, 阳光下远远望去若隐若现,宁静而安详。 在细品建筑风格的同时,郭馆长还将建筑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并详细讲解着不同建 筑的不同美感,引起一阵阵感慨。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衡复风貌区的老建筑身上还镌刻着深 深的历史印记,它们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的存在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厚度”。 ( 文 :张浩 图 :施雅文)
继续阅读 >
-
(2019-11-25)
2019 年 10 月 18 日下午,上海市敬业中学高二博雅班的部分学生到我社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这是该校学生第二批次来我社开展活动。 首先,基教二分社副社长、高中英语编辑室主任黄艳老师对敬业中学带队老师和同学们的到 来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活动安排。随后,职业体验活动便在同学们的期盼中开始了。 ◆ 一本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周长天老师为同学们作了一场题为“一本书诞生的故事” 的报告 , 介绍了一本书从无到有的 过程,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排版、印制以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点。周老师利 用插图、动画流程图以及样品,让讲座内容可视、易懂。同学们不仅对图书编制流程有了初步认识, 还对一些专业术语,如“印张”“折校”等有 了直观的理解。听完讲座,同学们对于一本书的诞生过 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仅停留在理性认识阶 段,对于流程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仍缺乏实际 感受。下面的环节便是同学们分别跟随吕晔老师、朱博韡老师和翁志轩老师体验稿件编 辑加工、版式设计及录音和音频剪辑的工作内容。 ◆ 稿件编辑加工就是改错别字和病句吗? 稿件编辑加工是图书出版流程中的一项 核心工作,关系到成书的品质。为了让同学 们实际感受稿件的编辑加工过程,吕晔老师先请同学们试改一页样稿,然后结合同学们的改稿体验介绍了审稿的一些基本要求,如编辑加工时要使用专业的编辑符号,要关注稿件的整体架构、政治导向问题,进入校样阶段后怎样审读 等,并带来自己手头一本三审过的原 稿以及一校样给同学们翻阅。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认识到了稿件编辑加 工不仅是改错别字和病句,而是一项非常严谨和专业的工作,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还需要专业的背景知识。 ◆ 版式设计究竟是怎样的工作? 美编朱博韡老师结合同学们设计好带过来的 Word 作品以及社内的样书,向同学们介绍了版 式设计涵盖的基本要素,如确定开本和版芯、字体选择与字体大小、图文搭配、颜色搭配、页面 的整体视觉效果等。通过对比设计前和设计后的作品,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设计”两个字的内涵。 ◆ 录音工作酷不酷?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走进录音棚。翁志轩老师首先介绍了录音棚的组成部分、基本设施以及录 音的流程,然后让同学们分别扮作“老板”(监听人员)和“雇员”(录音人员)体验录音过程。 监听的“老板”根据录音人员的音色特质以及录制内容进行角色分配,提出录音要求 ;录音人员要保证录音过程中不发出任何干扰性噪声,并满足监听“老板”的各项录制要求。录音完成后, 翁老师示范了音频剪辑操作,并将制作好的成品交给同学们。体验过程,中同学们不时爆发出笑声,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了录音以及音频制作的过程。 ◆ 职业体验活动带给学生们怎样的收获与感受? 半天的职业体验活动很短,但同学们收获满满。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达了在此次体验活动 中的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了一本书是如何通过编校过程诞生的,了解了编辑的工作内 容,体验了一本书背后编辑的辛苦付出,让他们更加珍惜手中的教材和图书。这是一次十分有趣 的职业体验。 部分同学对本次活动的感受摘录 : “今天的活动让我体验了录音、改稿和版式设计的工作,很丰富、很有意义。老师们也都很有趣, 招待很周到,给了我们最好的职业体验。” “这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录音体验环节,让我体验到了职业配音者的辛苦。这些 活动让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下午。” “Through this activity, we realized how difficult it was to publish a book. Editors should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proofreading, and re-proofreading etc. in order to correct errors in the texts. Every step of publishing a book is complicated, so we should be grateful for the textbooks.”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大致了解了出版社中的部分工作环节。我认为重审稿件较为有趣,但也能从中体会出编辑的日常工作的辛苦。通过此次活动,收获颇多,希望还会有如此活动。” “今天的活动让我学习到了一本书的(诞生)历程,让我感受到了我们阅读的书经历了多少路, 能拥有这么一次经历,我感到非常幸运。” ( 文、图:姚玉莹)
继续阅读 >
-
(2019-07-09)
6 月 30 日下午,我社出版的《胭脂与焉支》新书荐读会在上海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弘治老师作为嘉宾主讲。 会上,王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语言学科普课。本讲座主要介绍了郑张尚芳先生的生平、治学成就,以及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带领读者通过《胭脂与焉支》这本小书进 一步了解这位大器晚成的学术名家,同时也以郑张先生上承“朴学”而来的治学方法为例,说明从语言学语文学入手研究传统国学文化,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会后,在场观众踊跃提问,提问内容涵盖 了系统语言学、中外语言比较等较为专业的领域。 王老师取本书作者“郑张尚芳”四个字,对在场姓名中有此四字之一的幸运读者们进行了赠书,并与之合影。 《胭脂与焉支》虽是小小一本,却是语言学治学厚积薄发的产物,在郑张尚芳平易近人的解 读之下,一些有关古代汉语、比较语言学的知识背景,是支撑着这座文化冰山的底座。 ( 文 :张浩 图 :施雅文)
继续阅读 >
-
(2019-07-09)
6 月 30 日上午,尽管下着瓢泼大雨,但 依然不减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新虹图书馆绘本 阅读基地的活动人气。 本次活动,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和 小语室编辑李航携《化装节》(中国童话绘本 丛书)、《有故事的书法》(国内首部将书法与 有趣的故事巧妙结合的原创力作),为新虹街 道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活泼生动、风趣幽默 的作家作品分享会。活动一开始,先由责编 李航带领孩子们品读周锐的绘本作品《化装 节》:化装节这一天,大家都可以装扮成别的 动物,而且必须说假话。大个子老鼠和小个 子猫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友情更深了。通过责编对这个绘本故事的教学开发,现场的 孩子对周锐的文学作品充满了阅读期待。其后,周锐向现场的孩子们娓娓讲述了《有故事的书法》的创作来历。周锐告诉孩子们书 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中,他经常为友人量身题写书法作品。于是, 他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就有了这本充满活泼逗趣的汉字和引人遐想的故 事的新书。周老师在向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学习书法的心得之余,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诸多中国传 统文化元素,如京剧、名章、国画等。 最后,周锐老师现场挥毫写下“有尾青蛙”,并拿出印章邀请现场的孩子们敲章,一起完成一幅书画作品,体会传统文化的无穷乐趣。周锐说:”我是一 只有尾巴的青蛙,这尾巴就是天真、纯情和永不枯竭的想象力。”他也借此寄语孩子们用心体味 传统文化之美,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文/图: 朱丹瑾)
继续阅读 >
-
(2019-07-02)
The Chinese edition of a book featuring international review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policies across the world was published on May 31 in Shanghai. The Chinese edition of Synergies for Better Learn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is published on May 31 in Shanghai. The publication is expected to help workers in China's education sector gain new insights into the topic as well as provide policy advice on how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rrangements can form a coherent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equity and efficiency of school education.The book was 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Synergies for Better Learn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which was published by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s (OECD) Education Policy Committee in 2013. The translation was done by a team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The book was based on the OECD Review 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Frameworks for Improving School Outcomes, a three-year review of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policies in 28 countries which analyze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various approaches. The book divide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to five aspects: student assessment, teacher appraisal, school evaluation, school leader appraisal and education system evaluation.Miao Hongcai, director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said during the book launch that the translated version introduces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o Chinese, and will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in the country.Andreas Schleicher, director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at OECD, pointed out that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is more than just about grades -- it should also cover other aspects such as school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skills.He noted that while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China, the TOEFL and GRE ex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ELTS test in the United Kingdom are examples of large-scal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projects, they nonetheless account for only a small part of education assessment.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not be oriented by test results, but stress on nurturing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 advanced society requires schoo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etence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said Schleicher.Students are at the heart of education and schools should focus more o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an results.Schleicher hopes that Chinese readers can through the Chinese edition understand that evaluation should be holistic, multi-perspective, and systematic.Some regard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s what takes up the time of teaching or study. But the fact is that the feedback from effective assessment can foster student learning, teaching ability and school management, and as a whole, promote the entire education system, he said.Source: China Daily
继续阅读 >
-
(2019-07-02)
2019 年 5 月 30 日,《为了更好的学习 :教育评 价的国际新视野》(中文版)新书发布会暨全球教育 评估与测评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举 行。 此次新书发布会暨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 聚焦教育评价这一核心主题,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 学部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会议邀请了“PISA 之父”OECD 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Andreas Schleicher, OECD教育与技能司政策咨询与执行处处长Paulo Santiago,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 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窦卫霖教授,以及国 内教育评估与测评专家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就教育评估和测评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来自全国 各地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等 200 余人参加此次会议。上海教育出版社社 长、总编辑缪宏才,副总编辑袁彬出席了发布会。 在新书发布会上,主办方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 辑缪宏才分别致辞,对参加会议的嘉宾、领导、专家和教师、媒体朋友表示欢迎和感谢。缪宏才还对《为了更好的学习 :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的引进、翻译和编辑等过程进行了介绍,特别 感谢促成此次合作的袁振国主任,以及承担此次翻译工作的窦卫霖教授及其翻译团队,回顾了上 海教育出版社与 OECD 的多次成功合作,希望今后与 OECD 有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引进出版更多 反映全球教育新进展的好书,为传播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推动中国教育发作出更多贡献。 之后,缪宏才社长和袁彬副总编辑分别向英文版作者代表 OECD 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Andreas Schleicher 先生和中文版译者代表窦卫霖教授赠书,感谢他们为新书的出版所作的努力。在之后的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上,嘉宾和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上 海市教育委员会李永智副主任作了《上海教育评价的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报告,从“国家教育评 价政策——发展演进”“上海教育评价实践”“前瞻性思考”三方面介绍了上海市在教育评价方面 的实践和探索。 OECD 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Andreas Schleicher 先生作了题为 Assess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 的报告,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国际比较数据,向与会者展示了教育评估和测评方面的创新、 教育评估和测评的技术发展,让人印象深刻。 OECD教育与技能司政策指导与执行处处长Paulo Santiago先生作了题为 Synergies for B e t t e r L e a r n i n g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的报告,从 项目的主要特点、评估和测评的关键主题、学生测评、教师考核及学校评估等方面,对 OECD 教 育评估和测评项目进行了介绍。 大会最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袁振国主任就教育评价的未来发展作了报告并对大会进行 了总结。他围绕“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评价、评价什么以及怎么评价”三方面展开。他认为,教育 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发我们的潜能,促进教育的公平,促进教育的变革。评价的内容多样,包括认 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进一步说,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创造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评价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如何站在国际视野上对教育进行合理评价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为了更好的学习 :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从国际比较角度, 展示了各国教育评估和测评的政策和实践,为我们了解、学习和发展教育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借鉴。 ( 文 :廖承琳 图 :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9-06-03)
4月21日,闵行区第十二届“江川童话节”围绕“美的发现”这一宗旨,闪亮起航。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老师为大家分享写好作文的四把金钥匙,以及小 语室编辑李航老师带来的《100层楼窗口的月亮》绘本课。 绘本《100 层楼窗口的月亮》的作者刘保法老师特别为小朋友和家长送来了四把写好作文的金 钥匙,分享了用好这四把金钥匙的一些小窍门、小奥秘。 刘老师例举了《给童年读首诗》中的小短 诗和两组语句对比,让大家充分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命力和想象力。 为了鼓励孩子们更加热爱写作,更好地运用刘保法老师分享的四把写好作文的金钥匙,李编辑 给小朋友们留下了出版社的邮箱,鼓励小朋友们可以通过邮箱将自己的作品投递到出版社,出版社 将在刊物上择优刊发,通过此种方式,将旅程一直延续下去。 (文 / 图:施雅文)
继续阅读 >
-
(2019-05-15)
4月22日,我社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了“上海城市品格是如何形成的”暨《上海人解析》《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新书发布讲座。 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上海大学教授陶飞亚和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沈祖炜,由他们带领大家回顾上海发展的历史文脉,从而更好地了解、感知上海这座城市。 熊月之教授 苏智良教授 陶飞亚教授 沈祖炜研究员 熊月之教授先是介绍了他的三本新书: 《上海人解析》《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还有一本是从《上海人解析》当中抽出去的《海派映照下的江南人物》(上海人民 出版社),然后将这三本书归结到一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的集聚功能,且从三个方面细分来讲:人口集聚、人才集聚和文化集聚。近代上海由于受到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为解决文明冲突的问题提供了先驱性的地方性经验,这一点也是上海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苏智良教授从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爱国热情来讲述上海人的几个侧面。陶飞亚教授则主要讲述熊教授的治学特点:第一,起步早,博大精深,不断创新;第二,他非常勤奋,对史料非常熟悉,熟能生巧,熟能创新;第三,熊老师特别善于讲故事,把西学东渐和上海的故事讲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最后沈祖炜教授阐述了对上海人的定义:上海从一个二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发展到今天24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这个过程就是上海人逐步汇聚的过程。上海是近代形成的移民城市;上海人是五方杂处、各种人交流融合形成的新新人类,是近代城市的产物。正因为有这些上海人,上海这个城市是兼容并蓄的,所以这个城市可以做到中西合璧,可以做到土洋结合。上海人有上海人特有的审美情趣、特有的市民习气、特有的风尚。熊教授在《上海人解析》当中提到一个说法,“上海人的双重认同”,这个说法十分精辟。沈教授表示,作为一个第二代上海移民,他既认同自己是上海人,也忘不了自己的老家故土在哪里。这种双重认同是上海人特有的,也许推而广之,世界移民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双重认同。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奇特罕见的发展路径,在中国乃至世界大城市中卓而不凡。作为这座城市主体的上海人又因其来源众多、结构复杂而赋予了这座城市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上海人不断涌入这座城市,形成她更加多元、更加复杂的城市品格。今天,我们把上海的城市精神概括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引导和激励上海市民向这个方向努力,认同上海精神,也为上海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增强了信心和力量。 (文:张浩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9-05-15)
2019 年 1 月 25 日,上海 教育出版社在永福路123号 新知识教育书店隆重举办《画 给孩子的365首诗》新书首 发式。著名画家车鹏飞、朱敏、 庄艺岭、王曦、陈睿韬、余欣, 上海教育出版社缪宏才社长、 顾晓菁书记、刘芳副社长等社领导,以及部分编辑代表、读者代表出席了首发式。 首发式上,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讲话。他说,《画给孩子的 365 首诗》是上海教育出 版社 2019 年重磅打造的贺岁新书。1986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书《看图画学古诗》, 绘画作者是陆俨少、程十发、刘旦宅等著名画家。33 年后,车鹏飞等 41 位海派画家再度合力, 为孩子书写诗情画意,为后辈奠定中华美的根基。这不仅是书画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教育出版社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新时代,新技术,诗与画都被赋予 新内涵。孩子边吟诵诗歌,边欣赏图画,在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节奏美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图画的意境美、色彩美,进一步激 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随后,顾晓菁书记代表 社里向嘉宾以及读者朋友致以新春的祝福。 绘画主编车鹏飞先生是当代著名国画家。车先生与 40 位海 派画家行笔施墨,勾水布云,描花绘物,为古诗配画。车先生 师从任书博、陆俨少,作品格调清雄淡雅。他也喜欢根据古人 的诗意来画山水。他说,中国人都喜欢诗情画意。在灿烂的文明长卷中,诗与画如两条巨流,从 陌路到合流,成为滋养中国美的一种独特基因。诗情画意是现代中国人表达美的一种关键能力。《画 给孩子的 365 首诗》是画家送给青少年的一份童年礼物,让他们自小学会欣赏中华文化之美,为 人生奠定美的根基。朱敏、庄艺岭、王曦、陈睿韬、余欣也分别畅谈了为《画给孩子的 365 首诗》作画的趣事, 笑称这是车鹏飞老师给他 们的命题考试。陈睿韬先 生谈到他花了整整三个月 的时间思考,再用一个多 月的时间完成,为的就是 不辜负孩子们的期待。从 六位画家恳切的话语中, 大家感受到所有画师为这 本书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最后,画家们点评小 读者们的作画,并为现场 读者写福字,其乐融融的 互动氛围诠释着对中华文 化的热爱与理解,表达对 新年的美好期望与祝福。 后续还将推出一系列新书分享活动,将会邀请更多作家与读者近距离交流。 ( 文:宁彦锋、王嫣斐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9-05-15)
上教社“大符头”钢琴系列教程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 上教社“大符头”钢琴系列教程新书首发仪式于2019年1月11日下午在北京中国国 际展览中心会议室举办,近百名图书经销商参 加了本次活动。我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出席 活动并致辞,他谈了本系列教程出版的历程与 意义,并感谢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 韦丹文教授率领他的团队,青年钢琴演奏家 佟博、黄若愚、鹿尧为本系列教程作新的编订, 让本系列教程焕发出新的生命,上了一个更 高的台阶。同时感谢在座与上教社多年紧密 合作的书店朋友的支持。 致辞完毕,由缪宏才社长、音乐分社副主任于喜和作者团队韦丹文、佟博、黄若愚、鹿尧, 共同以鎏金沙的形式开启了“大符头”钢琴系列教程的首发仪式。此次活动为上教社基础教 育第三分社合并后举办的首次大型活动,也是一次全新亮相。 在随后的访谈环节中,于喜副主任首先介绍了新版“大符头”钢琴系列教程的亮点 :立 足于规范性、教育性、音乐性和理解性四大方面。审订者团队严格遵循一切从实际演奏出发 的原则,在保留原有教程精华的基础上,对每一本教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作了进一步的 修改。本套教材新增配套视频示范,由钢琴家亲自演奏,学生可边学边赏,能全视角展示演 奏细节。韦丹文教授用生动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整套教程的编订理念和思路,尤其强调了钢 琴教学的规范性,讲解了如何还原巴赫的作品风格等。佟博、黄若愚、鹿尧则讲述了在编订 过程中的趣闻趣事以及视频录制过程中的体会,还分别在现场作了精彩的演奏。同时,本系 列教程也得到了著名钢琴家石叔诚及九大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的共同推荐。 最后几位图书经销商介绍了各自的销售经验和心得体会。至此,上教社“大符头”钢琴系列教程新书首发仪式获得圆满成功。 (文 :于喜 图 :施雅文)
继续阅读 >
-
(2018-08-08)
7 月14 日,众多家长和孩子云集永福路123 号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见证教育主题读书会“永福书汇”的诞生,并参加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60 周年读者开放日活动。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周维莉,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傅晓,中共徐汇区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董伟,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党委书记顾晓菁,徐汇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陆翠玉等领导,钟书阁、荆棘鸟书会等书店和阅读机构以及热情的读者出席了“永福书汇”揭牌仪式。“永福书汇”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建立的一个教育主题读书会,将成为徐汇区“汇悦读” 书香联盟的成员组织。“永福书汇”将采用阅读分享会、读书沙龙、教育讲座、图书漂流等形式, 汇聚出版社、图书馆、学校、社区的资源,以教育为特色,在线上线下打造沪上教育主题读书会,用上海教育出版社鲜明的教育特色,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贡献力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永福书汇”题写了牌匾。在“永福书汇”启动仪式上,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和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傅晓分别致辞。缪宏才先生介绍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创办“永福书汇”的目的与目标,以及“永福书汇” 的释义:“永福”取读书会坐落于永福路123 号之意,并寓意“阅读时光,永远幸福”,“书汇” 取“海纳百川 书香徐汇”之意,并表示将认真办好读书会,将其打造为沪上有特色的教育主题读书会。傅晓女士介绍了徐汇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徐汇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汇悦读”书香联盟,搭建全民阅读信息交流、需求和资源对接平台, 倡导将区域内的咖啡馆、书店等打造为书香驿站的情况。她指出,上海教育出版社与湖南社区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和举措为丰富社区群众生活,传承文化、传播书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依托区域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建立的“永福书汇”将能极大地汇聚出版社和社区文化资源,丰富读者和社会的阅读生活。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周维莉、徐汇区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董伟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顾晓菁共同为“永福书汇”揭牌。 揭牌仪式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为读者带来了“永福书汇”首场讲座—— 都市儿童心理特征及父母养育策略。 “永福书汇”揭牌后,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60 周年读者开放日活动也正式开始。在永福路123 号的院子里,就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从1958 年成立,就一直在这个洋房小院里。她出版各种中小学教材、教学挂图、教师读物、教辅、课外读物、绘本、家庭教育读物,以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术图书,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和教师成长。60 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上海学子,都是读着这家出版社的书长大的。今天,出版社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建社60 周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举办读者开放日,用向市民读者开放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诞辰。 读者开放日持续一整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刘保法,画家万琼,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教师颜慧珍和非遗技艺传承人崔艳芝,著名公益人士陈红等也纷纷来到现场,作为上教社作者,给读者们带来了丰富的活动。他们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画绘本,做盘扣,体验泥塑,让许多孩子专注其中。出版社的编辑也各展所长,设计了一本杂志的诞生、唱唱跳跳学古诗、英语课本剧表演、魔法泡泡、快乐棉花糖等活动。小院里办起了惠民书展,所有图书五折销售。在书店中、书房里,孩子们一起欢乐动脑,巧手折叠,围观体验一本杂志的神奇诞生过程。小楼二楼的讲座“让爱天天住我家”,用生命教育建造健全的人格,帮助家长成为有智慧的父母,陪伴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食堂里有唱唱跳跳学古诗的活动,小朋友们换上古装,与老师们一起快乐学古诗。在会议室,孩子们则跟着非遗指导教师体验盘扣、面塑等传统技艺。读者们真正做到了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编辑、作者、读者,欢聚同乐,共庆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十华诞!许多读者在卡片上留言,对出版社向市民开放这种活动表示赞赏和欢迎。 (文:周晟 张浩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8-08-08)
自1958 年至今,上教社已耕耘60 年了。为纪念这不平凡的历程,我社专门成立了社庆工作小组,筹备了一系列社庆活动。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2018 年6 月22 日下午,庆祝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60 周年大会在上海文艺会堂隆重举行。全社职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370 余人参加了这次庆典活动。 舞蹈《花开盛世》拉开了大会帷幕。社长缪宏才在会上致辞,主要谈了四点感想。一是感恩感谢。缪社长代表出版社向在社里工作过的上教人,向所有支持上教社成长的作者、读者,向筹划这次庆典的同志们表达了感恩感谢。二是谈了我们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形式为上教社60大寿庆生。三是上教社60 年给了我们无比的力量。四是我们今天的上教社以及我们未来的目标,上教社、上教人完全有能力、有水平做中国最好的教育出版。最后,缪社长祝全体同仁身体健康,祝我们上海教育出版社永葆青春。 接下来精彩节目陆续上演。诗朗诵《诉衷情》声情并茂,多媒体音乐剧《思远人》旋律悠扬,小品《编辑室的故事》引发共鸣,歌曲《芦花》鼓舞人心。在丰富的节目之余,老中青上教职工代表分别上台发表感言,展现了上教人的风采,表达了对上教社的热爱。 大会精彩纷呈,不时博得热烈掌声。最后大会在大合唱《二十年后再相会》中落下帷幕。庆典结束后,社领导走上舞台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文:孙佳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8-06-23)
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将“外婆”改“姥姥”一事的致歉 近日,网络舆论关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科书第24课《打碗碗花》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一事。上海市教委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我们查清事实,迅速整改。我们认识到,在收录该课文时未与作者沟通;在修改课文时只考虑了识字教学的因素,未征求作者意见,没有充分意识到地方用语习惯,确实存在不当之处。为此,我们向社会各界及作者本人表达诚挚歉意。我们尽快改正,并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中吸取教训,充分尊重作者原文原意,依法切实维护作者正当权益;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制的管理与引导,提高教材审读能力,提升教材质量。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上海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关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年6月23日
继续阅读 >
-
(2018-06-21)
关于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将“外婆”改为“姥姥”有关情况的声明关于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将“外婆”改为“姥姥”,上海教育出版社迄今为止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特此声明。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21日
继续阅读 >
-
(2018-06-21)
关于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将“外婆”改为“姥姥”的说明 6月20日,某网络自媒体发表文章,称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文《打碗碗花》把“外婆”改成了“姥姥”,引发了网络讨论。我社接到市教委教研室要求,第一时间进行了全面核查,基本情况如下。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的称谓,“外婆”的称谓出现了8处,“姥姥”出现了4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外”“婆”“姥”三个字都是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外”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中,即在认读“姥”字前,学生已经认读了“外”“婆”两字。关于称谓,尽管“外婆”“姥姥”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但通过此事,我们认识到,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我社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将予以高度关注,并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后续我社将协助教研部门共同做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以准确把握并充分考虑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语习惯。此外,有关网络媒体引用的对“姥姥”一词使用的答复,与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无关,是2017年对读者来信反映本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译题翻译方式的回复。我社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对教材出版予以关注,共同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读物。特此说明。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21日
继续阅读 >
-
(2018-05-07)
4 月12 日,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联合国2018 中文日主旨演讲嘉宾郦波走进南京夫子庙小学,与400 余位小学语文教师共论语文启蒙教育,同时与媒体见面,为《郦波语文启蒙课》举行了首发仪式。下午,郦波教授又来到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与数百位初中语文教师继续畅谈自己的语文启蒙理念。 郦波在演讲中指出,“语文考查的是孩子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从古诗词鉴赏到阅读理解、写作叙事,我们不仅希望尽量讲透知识点,更希望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知识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语文,学好中文,郦波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与新的统编本语文教材同步配套,编撰了一套《郦波语文启蒙课》。“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 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得到启蒙,掌握语言能力,共享语文的美。” 郦波的语文启蒙理念,得到了许多语文教师的认同和共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双金在现场做了点评,对《郦波语文启蒙课》给予高度赞誉。他认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字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和悠久的儒家文化流传下来,让后人能够亲近它、与之对话,共享文化与文明,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也在交流会上介绍了上海教育出版社携手郦波教授打造《郦波语文启蒙课》的初衷,并指出唤醒母语感知能力、提升母语思考能力,其实是每一个年龄段的国人都需要的,这套《郦波语文启蒙课》除了孩子读,家长和教师也可以读。 本次《郦波语文启蒙课》首发式暨教师交流活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南京市教研室、江苏凤凰新华集团共同举办,得到上海东方卫视首席记者、著名主持人骆新,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以及大苏网、《解放日报》《现代快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现场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等反响热烈,同时还有数十万观众通过在ZAKER、大苏网、创先泰克等平台的在线直播观看了郦波老师的演讲以及与师生的互动。 (文:周晟 图:李冬)
继续阅读 >
-
(2018-01-02)
继续阅读 >
-
(2018-01-02)
2017年10 月16 日至18 日,2017 年全国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暨第38 届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全国30 余家教育出版社及10 家媒体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主要围绕“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教育出版相关多元化发展”两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对教育出版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会议期间,中国编辑学会郝振省会长还作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 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的讲座。 在本届年会上,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10 家会员单位共72 种图书分获华东教育优秀图书奖一二三等奖。其中,我社图书获奖情况如下: 书 名 责 编 奖项 心理学形态研究系列(8 册) 谢冬华 、 金亚静、 周晟 、董洪 一等奖 爱的艺术——60 位校长谈家庭教育 李玮 、刘芳 二等奖 中国童话绘本(第二辑) 杨文华 等 二等奖 自然趣玩屋 芮东莉 二等奖 古韵童声(一至五册) 梁丽红 二等奖 中小学数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丛书 蒋徐巍、张莹莹、曲春蕊、周明旭、赵海燕 三等奖 上海教师教育丛书• 知困书系(六种) 宁彦锋、汪海清、王嫣斐、周晟、张少杰、戴燕玲、李红叶等 三等奖 我的学科教学第一年——小学英语见习教师培训手册 张迎庆 三等奖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周晟 、董洪 、钟紫菱 三等奖 (文: 董龙凯)
继续阅读 >
-
(2017-11-20)
《让孩子表现自己 让教师发现孩子》举行新书首发仪式暨论坛2017年11月9日下午,上海教育丛书《让孩子表现自己 让教师发现孩子》在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举行新书首发仪式暨论坛。本次活动由上海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教处主办。上海静安区教育局、上海教育丛书编委会、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协办。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承办。 《让孩子表现自己 让教师发现孩子》全面总结、梳理、提升15年来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的有效经验。“低结构活动”是芷江中路幼儿园在上海基础教育“二期课改”中产生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是上海幼儿教育领域创新实践的典型范例,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1月9日上午,市教委、市教研室相关领导,各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室负责人、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园长,部分市双名基地及骨干园长观摩了芷江中路幼儿园小、中、大班低结构活动。 下午,芷江中路幼儿园园长,本书主编郑惠萍进行了《基于儿童视角的低结构活动探索再思考》的主题发言,芷江中路幼儿园教师陈佳妮作了《看孩子百花齐放的背后——“大师墙”中的学习故事》的主题发言,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园长方红梅作了《从表演到表现——低结构理念引领下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探索与思考》的主题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尹后庆对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本书的出版意义重大,书中呈现的教育活动和课程样式,改变了原来幼儿园高结构、封闭的、以教师预设为主的教学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系华爱华教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黄琼老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本书及上午的观摩活动进行了点评。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尹后庆,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袁彬,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华爱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黄琼对各基地园进行赠书。
继续阅读 >
-
(2017-11-16)
2017上海国际童书展 | 与世界和未来在一起——国际出版人访问团到访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年11月15日,第五届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在即,上海教育出版社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上海国际童书展国际出版人访问团(SHVIP)。国际出版人访问团由来自意大利、瑞士、哥伦比亚、波兰、南非、法国、英国、黎巴嫩、印度、格鲁吉亚10个国家的11位童书编辑、出版人组成。他们将探访上海的出版社、书店,参加出版交流活动,开发新的业务合作机会。 有60年历史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立足原创,突出教育,出版了“星星草绘本·中国童话绘本”、《古韵童声》《自然趣玩屋》“爱科学丛书”等一系列受孩子们欢迎的绘本和教育读物,国际出版人见面会的第二场就在这里举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集团出版业务部及上教社童书相关板块的负责人、编辑等与11位国际出版人展开了对话。 01 国际出版人访问团首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的带领下参观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教育主题书店——新知识教育书店、教师书房,以及学前与特殊教育出版中心等编辑部门。 永福路上的新地标——新知识教育书店为教育燃一缕书香——教师书房 小小的空间里装着大大的童真世界——学前与特教出版中心 拾级而上,门内是一个优秀童书的工坊 02 接着,大家在教师书房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11位国际出版人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出版社和此行的目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缪宏才社长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和产品特点。世纪出版集团阚宁辉副总裁致辞,热情欢迎国际童书出版同行的来访,期待以上海国际童书展为契机,能够不断加强国际出版交流的力度,更好地实现“与世界和未来在一起”的目的。 阚宁辉副总裁:“与世界和未来在一起。”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团队——以专业团队打造一流童书 03 袁彬副总编辑按照儿童绘本、青少年文学经典、人文素养、科普、心理健康、英语学习、幼儿期刊等几个板块,介绍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图书产品。特别是向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孩子展现中国童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风貌、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中国童话绘本”,以及将中华优秀古诗谱成悠扬的旋律,让孩子们通过吟唱感受到古诗文内容之美、韵律之美的《古韵童声》等。 洋溢着中国特色、突出教育特点、全方位覆盖的儿童及青少年图书产品 04 11位国际出版人认真了解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童书产品,也表达出对国际版权贸易交流的浓厚兴趣,许多出版人都已经在自己的国家引进出版过中国图书,在此次上海之行中,他们希望发现更多好的童书,引介给本国的小读者。看看,他(她)们的表情中写着热情、兴趣和专注。 玛格达莱娜·克洛斯·波塞德洛 威特沃尼亚出版社(波兰)出版人兼总编 海伦·利蒙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副教授、编辑兼儿童文学作家 安德鲁·拉什顿诺苏德出版社副社长(瑞士) 罗宾·斯图尔特·克拉克 邦博书刊有限责任公司(南非)的所有人兼出版/创意总监 娜塔莉·沃克·韦尔莱洛克希特出版社(法国)的所有人兼总监 萨布哈·维斯瓦纳斯卡拉迪故事出版社(印度)出版总监 丹妮拉·修林曼 丹妮拉·修林曼文学书探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 约翰·纳兰霍 雷伊纳兰霍编辑出版社(哥伦比亚)的所有者兼总监 谢林·克蕾戴 达阿萨拉出版社(黎巴嫩)总经理 亚历山德罗·杰尔索 蒙达多利出版集团(意大利)童书编辑 蒂娜·阿萨蒂亚尼 帕里特拉出版社(格鲁吉亚)总经理 在午餐过程中,国际出版人与集团和出版社代表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交流,许多出版人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他们都表示,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回生,二回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出版人对国际出版同行们发出了常来访问的邀请。而国际童书出版的同行们则表示,到告别之际,大家就已经是朋友了。 与世界和未来在一起,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面对面!
继续阅读 >
-
(2017-10-18)
2017年10月11日,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与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主办的“小学女生教育课程展示暨《花样女孩》新书发布”活动,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剑宏、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程展示、新书发布、交流研讨三大部分,由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处主任李正刚主持。在课程展示环节,闸北一中心小学的张文洁老师与女孩们一起,围绕“女孩与闺蜜的相处之道”这一主题,开展了富有趣味并引发思考的探讨。 “大大咧咧的小琴叫好友小文“龅牙妹”,小文听了很难受。”“自从小婉在竞选中当选为小干部,而好友小华落选后,两人不像从前亲密了。”这些同伴相处问题,被张老师巧妙地运用“优质调料”一一化解。接着,张老师用“海伦凯勒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故事”升华了游戏活动的主题,并点明“闺蜜”的出处。沈之菲教授在课后点评中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精彩之处:这堂课不仅切中了女孩的年龄发展阶段特点和心理需求,同时很好地用了活动体验的方式来达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徐静校长的主题发言系统地介绍了小学女生课程教育实践的成果,并指出,《花样女孩》是静安区教育局德育室携手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在多年教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主要致力于帮助女孩们了解其在成长中产生的一些性别困惑,促进女孩的健康成长。这本教材凝聚了多年教学研究、实践的经验和成果,与去年推出的《小小男子汉》男生教育专题课程教材配套。徐校长指出了《花样女孩》教材的三大特点:一是生活化,基于学校课程积累;二是开放性,不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探索;三是儿童化,不说教,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实践。 江伟鸣副处长认为,《花样女孩》这本教材敏锐捕捉到了现阶段女孩的特点,有针对性,帮助女孩探索自我成长的道路。同时,基于学校的案例,能更好地用好课程资源。这本书优美的插画、生动的故事和活动,还可以用来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上教社社长缪宏才感谢静安区教育局和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成功举办了这次活动,感谢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和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前几年我们出版的《男孩女孩》性别教材着重唤醒孩子们保护自己身体的意识,现在出版的男生和女生教材则更强调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健康发展的男孩和女孩。 在随后举行的联盟校讨论中,与会专家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们就目前在小学教育中,是否有必要开展性别教育和存在哪些困惑、小学开展性别教育的途径与载体,经验与分享展开了交流讨论。(李玮 供稿)
继续阅读 >
-
(2017-08-25)
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好教材出版发行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出版发行工作的紧急通知》(新广出办发﹝2017﹞49号)要求,现将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的基本信息及承印企业信息、生产印制信息予以公示。 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7年8月25日附:统编三科教材出版和生产印制信息明细表(出版单位)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疑难问题,2017年5月7日上午,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课程改革教材研究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新知识教育书店主办了“上海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公益咨询”。公益咨询活动中,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报名参与此项活动的家长就家校教育的疑难问题咨询了教研室课程改革教材研究部的各学科专家。各学科专家分别进行了详实、专业的解答,为家长释疑解惑。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与家长形成了极好的良性互动,并且专家为了满足家长的咨询需求,活动结束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半小时。现场采访中,很多家长感觉受益良多,感慨像这样专业、多学科的家校教育咨询对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5月7日,“来吧,让我们一起阅读”名师公益讲座在我社新知识教育书店圆满举行。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黄浦区幼教学科带头人肖燕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早期阅读”的精神盛宴。讲座的第一环节中,肖燕萍老师与现场小朋友一起阅读了德国优秀绘本《荨麻胡子国王》,生动形象地为现场家长展示了科学的亲子共读方式。小朋友们在肖老师风趣幽默、充满感染力的讲解下,迅速投入到了阅读情境中,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以第一环节为依托,肖老师与在场的家长们分享了科学的家庭亲子阅读方法,指导家长用形象、有趣的方式开展家庭亲子阅读。肖老师特别提到:“早期阅读不是让孩子认字,也不是让孩子学数数,而是对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以《荨麻胡子国王》一书为例,肖老师向现场家长展示了如何锻炼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认读生字,如何灵活地发展孩子的数学智能……最后,肖燕萍老师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有针对性地提供了阅读指导建议。上午11时许,名师公益讲座“来吧,让我们一起阅读”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在场家长们意犹未尽。大家来到台上,向肖燕萍老师进行了个别咨询。肖老师耐心地一一作答。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4月25日下午,主题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暨区本教材《体验式主题教育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发式”在上海市青浦区毓秀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班主任初中联盟、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上海市青浦区毓秀中学承办。上海市教委、青浦区教育局、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有关领导及全市各区优秀班主任代表20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受王耀东副书记委托,我社原党委书记朱明钰老师出席并主持我社出版的区本教材《体验式主题教育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授书仪式。本教材主要论述用体验式学习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主题班会课注入新的活力,并创设了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切入点的体验式主题教育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教材的形式向全区各学校辐射。通过主题教育课的有效实施,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导向性、先行性,焕发学校德育的活力与魅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灵。所以,本次活动受到相关媒体的关注。文汇报网络新闻对本次活动作了专题报道。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这是一场洋溢着温暖与感动的阅读分享会。这是一场带领孩子步入绘本花园的神奇派对。4月9日,上海展览中心,上海教育博览会。在这草长莺飞的细雨初春里,汤汤来了,孩子们来了,眼神晶亮,笑语盈盈……你看!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何勇副总编辑致欢迎词,欢迎嘉宾和大朋友小朋友的到来之后,我们的活动就正式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相信童话吗?我相信,一直都相信。”“红点点是条毛毛虫,绿点点也是。他们总是在一起……”来自上海七宝明强小学四(14)班的孩子们首先为大家带来了配乐朗读《红点点 绿点点》,那清亮的童声仿佛带我们来到了那片森林,那方池塘……著名童话作家、《红点点绿点点》文字作者汤汤老师,上海青年名师丁慈矿老师上台啦!先由主持人代表大家问汤汤老师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是什么触动了您创作出《红点点 绿点点》这么美妙的童话呢?汤汤老师微微一笑,“我一直都想写一个关于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可这个题材其实一点都不新颖,怎么想都觉得好老套。可我不想放弃,就一直想啊想啊。突然有一天,我在路上偶遇了一个年少时的朋友,她眼中重逢的惊喜让我动容……于是,就有了这个讲述别离和重逢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到了吗?心中的小火花可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哦,说不定哪天就能变成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呢!“都说绘本是适合0—99岁阅读的图书,《红点点绿点点》更是如此,相信每个读者的心中都住着独一无二的红点点和绿点点。那您心中的红点点、绿点点是什么样的呢?”“《红点点 绿点点》的故事我和太多人讲过太多遍了,从小学生到老人家,大家的感触各不相同,有人想到友情,有人想到爱情,有人流泪想念随风逝去的老友,有人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我恐怕很难描述自己心里红点点绿点点、清晰的面貌,但只要知道它们一直都在心的角落里,就可以了。”自由提问时间,小朋友也踊跃得很,小手如林。其中一个问:“汤汤老师,我已经四年级了。我妈妈总说让我读点成熟的书,可我还是想读童话呀!”汤汤老师笑了:“你们觉得童话是真的吗?你们相信童话吗?红点点和绿点点真的会为了不忘记对方而在对方的额头上咬一口吗?不,这些都是假的,都是我想出来的。但这个童话里真挚的情感是真的,对朋友的思念和不舍是真的,人世间太多太多别离和重逢的故事是真的。所以,我相信童话,一直都相信。我也希望你们能够一直读着童话长大。”……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丁慈矿老师是儿童阅读方面的专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说:“《红点点 绿点点》是个很暖很暖的故事,我讲给自己的孩子听,他就一直喃喃地重复着——红点点,红点点,绿点点,绿点点……不过更神奇的是,这个故事有着突破年龄界限的魔力,我读后,也不由得神思飞扬,想到了我曾经在西湖花神庙读到的这样一幅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就是美,这就是我们教师,我们家长应该带给孩子们的。”一位妈妈举起了手,她的眼睛还有点湿润:“我这次是专程带着孩子来追随《红点点 绿点点》的,汤汤老师的童话,丁老师的书,我们都读过。还记得我们当时共读这本童话之后,我和孩子都默默无语,各想各的心事。我觉得这就是阅读的力量,透过美妙的语言,直击你的内心。刚才丁老师说的对,现在儿童读物林林总总,如何让最优质的精神食粮出现在孩子面前,我们做家长的任重道远。感谢汤汤老师,感谢丁老师,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给我们呈现了这么优秀的原创图画书!”活动的最后,何勇副总编辑和袁彬副总编辑为现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赠送《中国童话绘本》,汤汤老师和丁老师为大家签名留念。看着一张张饱尝精神大餐之后的笑脸,雨后的空气似乎更甜了。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4月8日上午,在2017第十四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上,“优质均衡”教育展暨上海市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展示中,《中华古诗文阅读》主编之一黄荣华老师受我社和活动主办方邀请,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做了题为”走进中华古诗文”的阅读分享报告。在短短的10分钟演讲中,黄老师先分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学生作业中所流露出的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不认同、对黄老师的语文课上部分内容的抗拒;另一个是暑假里带学生游学巴黎的见闻和感受,黄老师深感中国学生对法国文化的熟悉,而法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陌生。从而向听众发问:中华传统文化真的如此不堪吗?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修身文化,是相信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而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相信神的力量。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值得尊重的,它激发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力量,使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它发扬光大。黄老师的演讲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我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阅读》在今年上海教博会的展示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全国教育的试金石。上海基础教育在发展历程中沉淀出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与教育功臣。4月8日14:00,作为第十四届上海教博会的重要活动,大型系列纪实文学海派名师汇《一生秉烛为教育》,在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了隆重的新书首发仪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平、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骏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副处长孙鸿、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芳以及各区教师奖励基金会的领导出席本次活动。书中的主人公代表于漪、顾泠沅、仇忠海、徐红等名师也莅临现场,与读者零距离分享教育心路。《一生秉烛为教育》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共同主编。出版物以报告文学和纪录片的形式,真实地讲述了于漪、袁瑢、仇忠海、顾泠沅、何金娣、恽昭世等几位坚守在上海普教系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诠释出好老师的精神和风骨的温情故事。会议伊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王平副主任为首发式致辞。他对《一生秉烛为教育》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该书的意义和重要价值。他谈道:”只有最优秀的人汇聚在教育战线,才能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在习主席提出以‘四有之师’为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适时推出此本读物,抢救性地记录及回顾了老一辈名师的教育心路,丰富完善了教育史料;同时以极具正能量的方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活跃新时期尊师文化建设氛围;也以此种方式促进大家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支持,进而使全社会从中汲取人文营养,共同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作为本书出版与推广的重要推动者,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骏修先生也分享了丛书策划的故事。《一生秉烛为教育》是海派名师汇中的第一本,关注的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历程。虽然时代在发展,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但对教育本质与核心的把握才是教育实践的关键。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实现立德树人。随后,《一生秉烛为教育》的主人公代表们——于漪、仇忠海、顾泠沅、徐红以及袁瑢所在的上海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徐进,何金娣校长生前所在的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周怡,上台接受了主持人的访谈。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知识教育书店”开张之日,“爱的滋养,静等花开——和孩子一起看图编故事”精彩讲座活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知识教育书店”成功举办。下午14:30,活动正式开始。整个教师书房座无虚席,参加活动的家庭很快就被美女娟娟老师绘声绘色、热情大方的讲解深深吸引,小朋友个个举手主动发言,甚至上台来与娟娟老师一起扮演故事角色,参与互动游戏。活动开始前,资深绘本达人娟娟老师早早就来到活动现场,趁活动还未开始,趁机参观了刚刚开张的“新知识教育书店”,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叫《金胡子与红毛衣》的绘本,很快就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打开一看,情节充满了想象和趣味。娟娟老师灵机一动,临时改动了活动安排,增加了《金胡子与红毛衣》的绘本阅读环节。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在场的所有的小朋友,包括家长和工作人员都被娟娟老师富有磁性的嗓音、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全都沉浸在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趣味横生的对话中。紧接着,娟娟老师邀请小朋友上台和她一起表演故事的对话,甚至让小朋友一人分担两个角色来表演故事中太阳公公和老奶奶的对话,引得全场哈哈大笑。通过《金胡子与红毛衣》绘本共读的预热,全场的大小朋友都全情投入到娟娟老师的授课之中。随后,娟娟老师开始从根部的滋养、茎部的浇灌、果实的采摘三个环节跟大小朋友一起分享她在育儿、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点滴感悟。针对如何和孩子一起看图编故事,娟娟老师从学会看图、添加对话、尝试描述、首尾呼应、富有想象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方法和注意事项。为了能够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切身感受到编讲故事小技巧,娟娟老师现场与小朋友互动,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将分享的编讲小技巧让小朋友能够学以致用。一个小时的活动不知不觉接近尾声,所有在场的大小朋友都意犹未尽,依依不舍,有的小朋友离开的时候还不忘记跟娟娟老师反复告别,有的家长特意前来咨询活动中参考的资料购买情况。爱的滋养,静待花开。期待小朋友通过短暂一小时的如何看图编故事的讲座活动,能够在快乐阅读中得到爱的体验,并将这颗爱的种子播种在幼小的心灵中,静待开花结果。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新知识教育书店开业活动。 当天活动的主角之一于漪老师刚步进书店,马上被请到《上海风情》作者、警察画家丁德武老师面前坐下。丁老师挥动画笔,专心致志,一会儿工夫画了两幅于漪像。看到画像的人都说画得形神兼备,丁老师画人像功夫了得。两幅画,一幅赠送于漪老师,一幅留在了上教社,成为新知识教育书店开业的一个历史记录。人像是画在《上海风情》手绘签名本上的。得知上教社把《上海风情》用作新知识教育书店开业活动时赠送出席活动的嘉宾的礼品书,并且在开业当天进行画像售书活动。对上教社特有感情的丁老师特地从北京赶来上海。为此,把他在北京通州宋庄的画室的业务都暂停了下来。丁老师用简洁但不失优雅清澈的笔法速写了教育书店,还颇具匠心地把书店的Logo:nk设计进画面。赶在书店开业前,为书店画了200本手绘签名本。手绘签名本在书店开业活动上甫一亮相,就受到嘉宾和读者的欢迎和追捧。嘉宾和读者人挨人,手里拿着《上海风情》请丁老师替自己在扉页上画像。丁老师笔底生风,把校长、老师、学生、教委干部、天文馆馆长、小读者一个个画得活灵活现。一位幼儿园园长说,从来没给画得这么好!一个年轻教师自己画了还不足意,特地打电话把先生叫来画两个人的合像。几位新疆来的老师捧着画像说,这下有了到过上海的最好的纪念品了。这丁老师也真是敬业,一整天不挪窝,不停笔,不怎么喝水,中午唤他外面吃饭也不肯,只吃了一碗面,说是省下时间满足读者的要求。一天下来,居然画了上百幅人像。2015年,丁老师在上海书展上画像售书,场面火爆,创造过单本书销售记录。2015年华东地区教育出版社年会上,上教社赠送与会出版社领导和嘉宾的礼品书,也是《上海风情》。我们同丁老师约定,今后请他多抽出时间来我们书店和教师书房,把读者欢迎的画像售书活动经常性地进行下去。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2017年4月23日,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上海教育出版社迎来了双喜临门的好日子:一是位于永福路123号的新知识教育书店隆重开张,二是“于漪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在教师书房隆重举行。在新书发布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东方卫视当红主持人骆新老师访谈了“于漪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丛书的五位主编,他们分别是:上海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曹杨二中语文高级教师金薇,上海洋泾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董鹏,上海育才初级中学校长马玉文,复旦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陆宏亮。骆老师先请五位主编分别回忆了在跟随于漪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令自己难忘的一些细节,有的谈了于老师对自己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敦促与包容,有的谈了于老师一点一滴的德育思想,有的谈了进入于漪老师名师基地进修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影响,有的谈了于老师对学生生命状态的热切关心,五位主编满怀深情,娓娓道来,流露出对于漪老师的感恩之情、感佩之意。接下来,围绕这套丛书,骆老师请几位主编谈了自己在编写丛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想法和感受。谭轶斌老师认为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宏观层面的选择主要基于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学科发展和建设的作用,中观层面的选择考虑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问题,比如教师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问题。董鹏老师认为于漪老师之所以站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她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坚守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追求。金薇老师通过具体事例论述了于漪老师始终是站在现在看未来,处理好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因为这一点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始终扣住时代的发展脉搏。马玉文校长谈自己在编《办学:追求理想境界》这本书时,认为校长应该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允许师生个性的张扬,就像一座百花园一样,倡导百花齐放。陆宏亮老师作为年轻教师,认为教考分数用不了四年,但真正教语文必须要一步一步走踏实,不能只盯着分数来教学,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只追求眼前的功利性,青春的讲台也许会黯淡。骆老师最后抛出的问题极具思维张力,请五位主编分别谈谈五本书付梓以后,还留下了哪些遗憾,如果还让你继续完善的话,你还想加入哪些内容?这个收尾问题同样触发了五位主编的思维之弦,他们精彩的回答给我们的出版修订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在半个多小时的访谈环节里,骆老师用他扎实的主持能力、风趣幽默的主持语言、缜密灵活的思维水平让现场嘉宾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于漪老师的师者风范,了解了“于漪教师教育课程”这套丛书的基本内容。教师书房的嘉宾们在静心聆听之中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那是骆新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发的现场效应。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就在世界读书日,我们的新知识教育书店开张了,从此,你我的阅读世界又多了一处守护心灵的空间。书店的后面就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可以说,在这里我们把写书的人、出书的人和读书的人汇聚到了一起,书成为你我相识的媒介,每一次阅读便是最会心的问候。于漪老师最新的教育丛书“知困书系”新书发布会成为我们书店开张的首秀,米寿之年的于漪老师仍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教育:直面时代的叩问》《语文:教文育人的沃土》《育德:滴灌生命之魂》《办学:追求理想境界》《教师:让青春在讲台闪光》这五本书凝聚了于漪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深邃思考。发布会上,于漪老师从教师的角度谈为什么要读书。她质朴的言语中充满着忧思与期望,她多么希望能够涌现更多的卓越教师,我们的学生能够读书成才,祖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这里截取于漪老师发言的文字、音频片段以飨读者:对于老师来讲,我想道理大家都很懂的,因为教师是吃这行饭的人,不知道跟学生讲了多少道理了,对读书的道理难道还不懂吗?当然很懂的。但是难就难在,自己对读书是不是有那种饥渴感,这一点大概是程度很不一样的。因为人生在世,一个是存在,衣食住行,物质方面的,它只是一个生存。但是作为一个人,他要生活的话,一定要有精神的支柱,一定要有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的美好、丰富必须要读书。一个不读书的人他实在是没有生活的,他就是为了生存。而我们老师是教孩子读书的人,教孩子读书,是引领他们的人生道路,当然自己首先就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做一个善读书的人。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就往往被社会上的一些潮流所左右,在现在物质极其丰富甚至泛滥的时候,那么你真正在精神上的滋养往往就得不到被自察。所以教师的成长对读书必须有饥渴感,我就是要喝水,我就是要吃饭,不然精神就要饿死,精神就要萎缩。那么这种饥渴感我们不断在唤醒,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因为在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读书人口是国家、民族文明的标志。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我非常遗憾的就是我们现在老师读书太少。过去读书全国平均是5本不到,今年好一点,达到8本。但我们大量的是数字阅读,百分之七十几是手机。这个手机阅读我不是说没有用,但它只是大量的信息,而一个人的精神的滋养非得读纸质图书。因为,你只有读纸质图书,它才会改变那种表面化,改变肤浅化,思想进入深度思考。因为人的成长的精神养料非得要纸质图书,这个不是迷信,纸质图书它是刻骨铭心,镌刻在脑子里,永远不会忘记。数字阅读很快,看了马上就过去了,但现代社会确实也需要了解,二者不可偏废。但从人的生活、生存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来说,非读书不可。因为任何人不能够靠别人来给你人生的价值,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与意义都是自己创造,不是别人赠与的,也不是别人施舍的。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这一点,那么你自己就要懂得这一点,就好像每一天要吃饭喝水,不喝水就要渴死,不吃饭就要饿死。我想,非得达到这个程度,可能我们教师读书的状况会大大改变。我一直非常困惑,我们教师队伍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想出类拔萃,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要靠自我修心。自我修心怎么出来?读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这个人,天分一般,也没有什么家庭文化,就是一边做老师一边学习。我有个座右铭,就是汉代刘向讲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就好像药,对我来说,书就是药,良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是知和行的距离。行,是最最不容易的,什么叫懂得道理呢?就是你自己已经身体力行了,那么你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阅读是生命中须臾不可离的事情,就像需要喝水、吃饭,这个比喻多么恰切,令人警醒。如果你的精神渴了、饥了,来我们新知识教育书店纵享精神盛宴吧!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知识教育书店正式开张,一座现代化的美丽书店开门迎客,成为永福路上的一座新地标。开业当天,上海教师教育丛书的首发式隆重举行,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以及各区县教育系统的领导出席。国家兴旺,教育为本;教育优先,教师为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处长李蔚在致辞中说道:“‘上海教师教育丛书’是由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持,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倾力研发并着力打造的。它是上海,也是全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开发的教师在岗培训教材,代表了上海教师教育的最高水平。”“于漪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丛书是上海教师教育丛书的第一套,也是本次首发式的主角。丛书由于漪老师领衔主编,第一次从“教育思想”“语文教学”“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教师教育”五个维度,系统总结于漪教育思想精粹,立体展示于漪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真知灼见。字里行间,渗透着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大爱之心。在现场,于漪老师作了饱含深情的发言,重点谈到了关于今天的教师该怎样读书。于老师指出目前教师的阅读量不够,只有大量阅读纸质书,才会改变表面化、肤浅化,思想进入深度思考。书籍承载人类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是无法被数字媒体所替代的,再一次提醒教师对阅读的重视、对母语教学的重视和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丛书主编谭轶斌、董鹏、金薇、马玉文、陆宏亮等接受了著名主持人骆新的近距离访谈。在书香浓郁、清新雅致的教师书房内,主编们畅聊与于老师相处的点滴小事,分享了许多在编著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也谈了谈当下的教育困惑。他们字字铿锵,阐释的都是在三尺讲台上的教育信仰,描画的尽是教师应有的为人之道。这次的新书首发式选择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举办,更是为了突出“阅读”这个关键词。为此,活动现场设立了“朗读者”环节,由各区县教育局领导、校长、作者,以及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的青年教师们共同阅读这套书。书中的“于漪观点”,洋洋盈耳,掷地有声,让在座的每一位重温于漪老师睿智而温暖的话语,传递着于漪老师毕生的教学理想与信念。最后,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主任将于漪老师的发言总结为“变与不变”,为今天的活动作了圆满的总结,他说:“不管媒介如何变化,书永远是承载人类精神的重要载体,变的是阅读的方式,不变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的目的和阅读的情怀。”尹主任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是塑造灵魂的必由之路。“诗意的修行,就是让灵魂与人类文明的结晶交互相融。”尹主任说道,“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一起前行。”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知识教育书店正式开张,一座现代化的美丽书店开门迎客。开业当天,新知识教育书店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以及各区县教育系统的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芳首先作了欢迎词,她介绍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近60年来,始终坚持‘服务教育、启迪智慧、传播文化、出书育人’的宗旨。新知识教育书店的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上海教育出版社读者服务部,2001年扩大营业面积,装修改造后成为上海教育出版社门市部。2016年,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对门市部进行改造,依托我社在教育出版领域的资源和品牌优势,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型成为融实体书销售、线下互动体验、线上下单按需印刷为一体、O2O模式的新型教育主题书店。”随后,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毛文涛以及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来到新知识教育书店门口,共同为新知识教育书店的开张剪彩。新知识教育书店正式开门迎客,今后它将作为永福路最美的文化地标,随时为读者敞开大门,欢迎五湖四海的人来这里读书会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处处长钱芳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袁彬共同为“E本印”项目揭牌。“E本印”是新知识教育书店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之一。书店将根据读者的需求,按需印制图书,市场上不再销售或缺货的图书,只要读者有需要,书店就可以为读者量身定制,一本起印。新知识教育书店里还有个特别的空间,那就是“教师书房”。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何勇为其揭牌。这是专为教师打造的温馨、雅致的阅读空间。在这里,教师们可以呼吸文字的气息,享受阅读的幸福。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新知识教育书店内,有许许多多的“良师益友”在等待您的到来。沐浴在永福路梧桐掩映的春光中,膝上摊开一本书,旁边放上一杯咖啡,闻着纸上散发的油墨清香和咖啡的醇香,让阅读改变世界,照亮人生。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3月2日上午,我社团支部组织青年党团员参加了在襄阳公园举行的湖南街道“3•5”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谢冬华、时莉为到场居民群众提供幼儿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受到了参与群众的好评。活动中,我们为社区居民关心的子女教育和心理成长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为社区居民排难解忧。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还向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免费赠送我社出版的《看图说话》《小学数学教师》等优秀教育期刊。这是我社团支部连续四年组织青年参与湖南街道学雷锋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2017年3月14日下午,本年第一次上教版中职数学教研活动在我社顺利召开。上海市教研室的沈翔老师、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主编黄汉禹教授、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副主编孙建东老师、上教社数学编辑室赵海燕主任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沈翔老师对刚刚过去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等级考)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一线教师对考试情况有清晰深入的了解。黄汉禹主编简要分析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结果,并着重介绍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情况。孙建东副主编对近期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难点做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在场教师产生强烈共鸣。赵海燕主任对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的周边配套产品做了详细介绍,并重点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而有效地收集一线教师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为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优质的综合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本次教研活动成效显著、反响强烈,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2017年3月25日,上海教育出版社与“学术中国”公众号、美国SAGE(世哲)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中西学者高端对话: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研究伦理与道德”主题讲座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法律学院马克•伊瑟利(MarkIsrael)教授与华东政法大学邱格屏教授亲临现场,就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学术诚信问题展开演讲和对话。主题活动分为四部分。首先,马克•伊瑟利教授做了题为“社会科学家的研究伦理和学术诚信”(ResearchEthics and Integrity for Social Scientists)的演讲;接着,邱格屏教授进行了题为“中国文科研究的学术伦理”的演讲;之后,两位学者就“中澳社会科学学者的‘学术伦理观’对比”进行了深入对话;最后,两位学者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积极的问答互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在社会科学研究日益繁荣的背景下,研究伦理和学术诚信是每个社会科学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由马克•伊瑟利撰著、邱格屏翻译的《社会科学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Research Ethics and Integrity for Social Scientists: Beyond Regulatory Compliance)一书中得到全面深入的探讨。该书简体中文版即将由我社出版,此次活动起到了宣传预热的作用,同时也是“象牙塔之旅”书系与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的一次尝试。
继续阅读 >
-
(2017-05-11)
2017年3月24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教育剧场——课程的创新与探索”教学研讨暨图书首发活动,在市三女中小礼堂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周飞、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市教育学会秘书长苏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戏剧教育专家李婴宁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我社副社长刘芳、责编李玮、项目组成员单咏蓉和谢冬华,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课程展示、交流研讨、新书发布三大部分,由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周飞和市教育学会秘书长苏忱主持。在活动中,教育剧场创新团队成员杨黎兰和徐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原汁原味的教育剧场课。围绕着《母与子》剧本的即兴创作,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座社会生活的试验场,对剧本的各种可能发展进行探讨,并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剧本内容。 徐永初校长的主题发言《精彩的教育剧场》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剧场的成果,并分享了三点感受。作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创新课程,教育剧场不仅是艺术教育、国际教育的实验项目,还是在既定的课程框架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的课堂。在发端、发展直至成熟的六年里,教育剧场课程继承了女中的传统,借鉴了姐妹学校的课程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在课程开发伊始,教师团队就确定了教育剧场的课程性质:教育剧场课程不是传统的戏剧课程,其课程目标也不是将学生培养成演员,而是在亲近戏剧艺术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并创造健康人格,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突破。 在研讨过程中,专家领导们充分肯定了教育剧场的课程整合功能,并对课程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现真实自我的特点进行了剖析。戏剧教育专家李婴宁女士指出,教育剧场不同于戏剧专业的表演课,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市三女中把握得很准确。孩子们自己编创戏剧,在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非常有意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认为,刚刚的展示课上,学生们充分体现了团队学习的魅力。教育剧场课程的开发,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准确,在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时细致,符合课程开发的逻辑。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我曾听过关于辛亥革命历史背景下故事的剧场课,也听过以日本“311大地震”后核电站抢修故事的剧场课,都令我印象深刻。教育剧场是情景课程,给出的主题是社会问题,给孩子们的精神搭出了向上延伸的阶梯。最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贾炜谈了他的感受:六年间我来过市三女中数次,每次来观课都有收获。市三女中的女孩们向我们展示了她们高远的志愿和家国情怀。 在首发式上,“上海教育丛书”主编尹后庆、我社副社长刘芳代表出版方以及在座领导向16个区艺术教育代表赠送了《教育剧场——女中的创新课程》一书。本书是由我社出版的“上海教育丛书”的第112本,全书记录了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教育剧场课程的建设过程,展示了教育剧场六个单元的课程实践,揭示了教育剧场创新团队教师的成长过程,并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的感受与领悟。“上海教育丛书”是一套为教师立德、立业、立言,反映上海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育思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型开放式丛书。
继续阅读 >
-
(2017-04-07)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了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我社“科学的力量”科普译丛(第二辑)成功入选,这已是我社连续三年有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科学的力量”科普译丛是一套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为公众打造的介绍当代前沿科学的科普书系,旨在能够解释改变世界进程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当代前沿科学进展。该译丛在社领导和相关院士专家的全力支持下,2012年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2014年组建以陆埮院士、卞毓麟先生领衔的编委会,2015年组建以方成院士、卞毓麟先生领衔的编委会,2016年入选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其中,《探索生命的奥秘——轻松活到100岁》继2014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后,2016年又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上天之触——毁灭与创生,宇宙怎样影响我们》继荣登2014年中国好书榜后,2016年又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奖;《4%的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与发现隐蔽世界的比赛》继2015年年底获得中国教育报推荐、入选百道网中国最具影响力书单后,2016年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科普图书奖,并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继续阅读 >
-
(2017-02-23)
1月19日,我社党政工团代表在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编辑王耀东同志带领下,专程到崇明区中心镇永隆村,走访慰问了村里的困难村民和困难党员,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送上2万元慰问金,带去了全社员工的新年祝福。慰问小组还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表示将在新的一年里加强交流互动,结合出版社的特点,为永隆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慰问小组还专门走访了由我社党员结对帮困的特困家庭,代表我社党员另外送上了一份由党员在去年募集捐赠的帮困金。
继续阅读 >
-
(2017-02-23)
2016年12月28日下午,上海市美术名师培养基地、闵行区教育学院、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在浦东图书馆隆重举行“成长足迹——上海市第三期美术名师培养基地美术教育展”。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平先生,上海市双名工程领导小组徐虹女士,浦东新区教育总督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少波先生,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先生,浦东图书馆馆长张伟先生,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黄阿忠先生,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系系主任、画家赵牧先生,上海市美术教研员徐敏女士,上海中学美术特级教师、画家傅钢老师,基地导师团全体成员,各学员所在单位的领导,各区教研员和广大美术骨干教师150余人。本次展览共展出导师与学员作品140余件,展厅中央还展出了美术基地所出版的书籍和开发的课程。上海市第三期美术名师培养基地已公开出版书籍3本,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别为:《使命驱动下的美术教师成长之路》(张家素主编 瞿剑宛副主编)、《这里的课堂真精彩——走进艺术场馆的美术教学》(庄琪著)、《高中艺术课中的体验式教学》(彭学军著)。
继续阅读 >
-
(2017-02-23)
2017年1月21日下午,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报告厅内暖意融融,洋溢着喜庆气氛,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的中国原创童话绘本《金胡子和红毛衣》新书发布式暨2017年“魔法童书会”迎新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本次新书发布会由上海市民文化协会、上海教育出版社、“魔法童书会”联合主办。活动嘉宾《金胡子和红毛衣》作者张弘、画家俞寅、儿童阅读推广人李郦老师、上海莘庄钩针编结主要传承人孙颖棣、亲子阅读专家冷云、《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潘家新,与来自上海各区近60个家庭的一百多位家长和孩子开心地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何勇出席了本次活动。上教社幼儿编辑室、美术编辑室和小学语文编辑室的10多位编辑担任了这次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开幕式上,何勇副总编应邀致辞。他高度评价了《金胡子和红毛衣》的中国味和趣味性,诚挚感谢作家张弘和画家俞寅带给大家一个温暖的冬日故事。他说,现在孩子们看到的绘本大多是国外出版的,所以我们出版社下力气打造了一套《中国童话绘本》,希望孩子们能读到更多的中国原创优秀童话故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何总编还向大家介绍了即将开张的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知识教育书店,热忱欢迎小读者们光顾富有童话味道的新书店。活动之初,小读者嘉宝和她的妈妈惟妙惟肖地演绎了《金胡子和红毛衣》的故事。随后,儿童阅读推广人、复旦附中的李郦老师对这本绘本进行了细致赏析和解读,引导孩子们从色彩、文字和画面等角度欣赏绘本之美。高级编辑潘家新告诉大家,《金胡子和红毛衣》这个童话在《新民晚报•儿童天地》发表后,曾被海内外多家报刊转载,赢得了高度赞誉。之后,是“温暖牌”毛衣故事分享环节,活动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的毛衣故事。一个个记载着温暖亲情的故事让说者泪光点点,听者为之动容,会场里荡漾着浓浓的温情。继而,画家俞寅分享了她的绘画创作故事,告诉孩子们画中人物原型和实物原型的来历。接着,她又手把手教孩子们拿起画笔,画画自己眼中的爸爸妈妈。最后,上海莘庄钩针编结主要传承人孙颖棣阿婆向大家展示了她高超的编织手艺,还现场教孩子们怎样编织。现场的所有大人和孩子都沉浸在红毛衣的温暖中,温情如同红色的毛线丝丝缕缕地在会场里攒动。发布会结束后,很多家长表示:“原创中国童话绘本,如同母亲的乳汁,营养不可替代。希望出版社能出更多更优秀的原创绘本!”
继续阅读 >
-
(2017-02-23)
2017年1月,由上海静安区文物史料馆、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主办的“蔡元培先生诞辰149周年纪念活动”在静安公园蔡元培塑像前隆重举行。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耀东等同志出席仪式,并向蔡元培先生塑像献花。随后,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向“孑民图书馆”捐书,具体书目包括上教社原创中国童话绘本、青少年世界经典阅读文库等上百本。“孑民图书馆”位于上海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三楼。沪上多家出版社及众多出版人均表示愿意为之捐赠藏书,让更多的爱书人通过书籍与同样爱书的蔡元培先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广大社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继承先生“爱国创新、兼容并包”的思想内核,弘扬先生“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继续阅读 >
-
(2017-02-23)
新春伊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让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的人们汇聚于电视机前,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古诗词,谈论着每一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谈论着主持人和评委们的精到点评。而复旦附中00后美少女武亦姝的一举夺魁,更让她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不禁要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奥秘,于是复旦附中的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全6册)备受媒体的关注。正是这套由复旦附中校长吴坚和该校语文教研组长、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复旦附中学生的必修教材,使附中学子拥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气质。“飞花令”环节中,武亦姝信口拈来、惊艳四座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正是得益于她学过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教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后,央视新闻频道、上视新闻频道、澎湃新闻网、《文汇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了此事,并相继采访了黄荣华老师。澎湃新闻网做的黄荣华老师的专访当天点击率就超过了1000万。采访中,黄荣华老师特别提到了他多年来坚守的古诗文教育和在复旦附中十余年古诗文课堂教学探索基础上编写的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他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我社2016年2月完成了《中华古诗文阅读》(全6册)的出版工作,沪上除复旦附中外,洋泾中学、吴淞中学等多家市、区级实验性示范性中学也选用了这套教材。今年又迎来“开门红”,这套教材目前引起了社会读者的极大关注,在各大购书网站和书店销售火爆,首印5000套已告售罄,我社现又紧急加印了5000套。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首部校园通识读本——《戏剧教育新论》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该书由上海市校园戏剧教育应用中心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生泉撰稿,著名戏剧家孙惠柱作序。全书既有专业创作的知识贯穿,更有普及传授的学理支撑,从整体上讲是一本主要以校园读者为主、兼顾各界读者的戏剧通识读本。据介绍,该书是首次在戏剧教育的推广上统一了教学理念、整合了表演流派、明确了基本体例、推导了发展前景,因而也填补了大陆相关学科研究的空白。本书的出版,不仅为广大艺术教师本身自觉转型、学好戏剧理论和技巧提供帮助,而且也为他们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优秀、经典的表演艺术提高审美品味提供支持。早在100多年前,英美等国开始在部分小学中用戏剧教育启蒙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效果事半功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学校的改建和新建,都注意文体场馆的硬件配套,但在软件呼应上,却因为师资、教程以及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估等环节的缺失而陷于尴尬。在美国、加拿大从事戏剧研究与教学十多年的孙惠柱指出:“教育与戏剧的关系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真要普及戏剧教育殊为不易。”本书的出版,就是配合国务院办公厅去年颁布的有关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就是呼应在全国“二期教改”新一轮发展中走在比较全面并力图在戏剧、影视、动漫等艺术样式进教程方面有所作为的上海等省市,在思想上了解戏剧教育的意义、在学理上熟悉戏剧教育的路径、在操作上提供戏剧教育的模板。戏剧小舞台,人生大舞台。学习和体验戏剧艺术,不仅是学生读书期间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人际沟通技巧、演好社会角色的重要动力。本书是一本跨教育与戏剧的复合型读物,它的理念也是既贯彻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全纳教育的要求,又诠释戏剧表演不仅是艺术表演、也是社会表演的观点。“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名言,在当下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体验经济中,已经逐步被理解为“我演故我在”—— 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不仅会看戏、而且也会演戏;不仅会演别人、而且也会演自己;不仅用真善的情感鞭策自己,而且也用进取的价值改变社会——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也为国民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独特的思考。搜狐网、网易新闻、中国网等网络平台进行了相关报道。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12月19日至20日,上海市科学学科教育发展论坛——暨上海市初中科学学科建设三十周年总结大会,在使用上教版科学教材的延安初级中学和上教版科学教材的主持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上海师大副校长柯勤飞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课程专家、国家科学课标组核心成员和优秀教师一起回顾了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试验(自1986年起),并能一直坚持下来的“综合理科”“理科”“科学”课程教材的发展历程,以及课程教材建设与发展经验,并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注:“综合理科”和“理科”教材均由我社出版;“科学”教材分为上教版和牛津版两套,分别由我社和远东社出版。)与会专家对我社三十年来对相关课程教材作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与感谢,特别提到以时任我社理科室主任陈泰年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材骨干编辑对科学课程教材发展的作用。我社科学教材编辑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就科学课程教材未来的发展走向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2016年12月8日—11日,第九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与《语文学习》《语文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读写月报》四家期刊联合主办,《语文学习》编辑部承办、棠湖中学协办。出席本次大赛的嘉宾有: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副主编张万利、《语文世界》主编李焱、《读写月报》主编施小民、《语文学习》副主编张少杰、四川教科所教研员段增勇、浙江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和棠湖中学校长刘凯等。本届选拔大赛以“新课标 新高考 新语文 新教学”为主题,主要体现出四个特色:1.传达最新课标精神,传递最新高考理念;2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西、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市的青年语文教师进行赛课,展示新教学;3.四家语文期刊主编与一线语文教师现场互动交流;4.设立大众评委,赛课结果由专家、名师和大众评委综合评定。开幕式由《语文学习》张少杰老师主持,王晨会长致开幕辞,刘凯校长致欢迎辞。开幕式后,赛课分初高中两个会场举行。初中会场由北京市东城区第54中学陈佳明老师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西南昌市育新学校陈晔老师执教《鸟》、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焦冲老师执教《窃读记》、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李玲老师执教《鸟》、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王以新老师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陕西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张宏老师执教《桥之美》、四川泸州天立学校张娟老师执教《香菱学诗》、江西省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曾珊老师执教《五柳先生传》。高中会场由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刘畅老师执教《汉家寨》、上海交大附中闵行分校刘斐老师执教《地狱变》、四川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李瑛老师执教《锦瑟》、浙江绍兴一中谢澹老师执教《从一首小诗说开去》、四川宜宾市第六中学周会林老师执教《故都的秋》、湖北洪湖第一中学周继明老师执教《“棋”中有天地,万物挫笔端——作文“写什么”》、江苏常熟中学张卫老师执教《烛之武退秦师》、浙江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钟伟建老师执教《热爱生命》。12月10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作了“核心素养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报告,顾老师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几个教育热点话题(推进教育现代化、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考试改革的新进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语文教育新机遇;三、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让老师们对这三个问题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下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陆志平作了“指向素养的语文新课程”的主题报告,陆老师从历时性共时性场景中的语文新课程谈起,主要结合两版课程标准,介绍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课程性质与育人价值、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架构、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教学与评价。比如课程架构,之前是以文本为纲、知识为纲(语言文字+文学知识)、行为训练为纲(听说读写),将来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语文活动为主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报告结束后,四家杂志主编分别介绍了各自杂志的情况,与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12月11日上午,浙江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对初中组八节课作了点评,四川教科所教研员段增勇对高中组上午四节课作了点评,四川成都市锦江区教研员易晓对高中组下午四节课作了点评。他们在肯定任课老师的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给老师们以思考和启发。评课之后是颁奖环节,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王以新、四川泸州天立学校张娟、江西南昌市育新学校陈晔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江苏常熟中学张卫、浙江绍兴一中谢澹、上海交大附中闵行分校刘斐获得了高中组一等奖,其余老师获得二等奖。最后,闭幕式上,《语文学习》的张少杰老师以一首打油诗为本次大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四海宾朋聚棠湖,八方园丁送清风。师生交流实力显,专家讲座方向明。名师点评视角深,选手施教事业兴。滕王阁下长江水,读写月报再叙情。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12月17日,加强评论,繁荣原创——卞毓麟科普作品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出席并讲话。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院士,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钱旭红院士,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褚君浩院士、杨秉辉教授,中国科学院杨雄里院士,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和来自科普创作与出版界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研讨会,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贾立群、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方鸿辉受邀为特约嘉宾参加会议,数编室、理科室、全教中心、数字出版部等部门派出了相关编辑参加会议。卞先生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主任。在40年科普生涯中著译图书30余部,主编和参与编写科普图书百余种,发表科普文章700余篇,所著《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和宗教的传奇》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年来,卞先生十分关心我社的科普图书策划项目,并受邀担任我社“科学的力量”科普译丛编委会主任。 研讨会上,钱旭红院士、杨雄里院士等科学家和科普专家,对我社的科普图书选题表示肯定与鼓励,希望我社能在高端科普选题开发上有更大作为。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小小男子汉》,属男生专题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定价40元。 在静安区教育局、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支持下,我社于2016年9月初推出了这本被媒体誉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自教材一问世,就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追踪报道,《新民晚报》首先发了出书信息,几乎是当天全国各地网站都予以转载,很多记者纷纷找上门或到学校进行采访,东视《新闻透视》栏目为此做了专栏节目,连英国《每日邮报》也以“男生在学校的表现不及女生,上海在此背景下推出了这种专用性别教材”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联合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和静安区教育局德育室以及静安区闸北三中心小学于12月7日成功举办了男生课程展示暨《小小男子汉》新书发布活动,让“性别教育”又一次成为热议话题。12月8日,我社责任编辑张志筠就新书发布接受了记者采访:澎湃新闻:有网友认为出版男生性别教材是“为了改变阴盛阳衰的状况”,您认同这种说法吗?责任编辑:不是因为阴盛阳衰才有了这本教材,策划出版《小小男子汉》是教育走向精细化、个性化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早在2011年,由上理工附小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男孩女孩》是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而静安区像闸北三中心小学等学校针对男生和女生不同特点开设男生课和女生课已经有好几年了,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一本适合男生阅读口味的读本,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更阳刚是我们的出发点。 澎湃新闻:策划《小小男子汉》这本教材时,有想过把男生往哪方面去引导吗? 责任编辑:每一个女生或男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不管长相、身高、性格如何,都应该悦纳自己的性别,发掘自己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自信,有自信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想通过《小小男子汉》传递给男生的。纵观各家媒体报道,绝大部分专家和家长都对教材的出版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的专家指出:“教材是本好教材,最终有没有效果,关键还是看老师家长如何进行引导。” 在媒体的“宣传攻势”下,《小小男子汉》线上线下销售热火朝天,本社门市部接到大量学校和家长的购书来电,12月11日一天就发货200多册。相关编辑部门正在积极做好教材推广的配套服务工作。正如责任编辑所说,《小小男子汉》教材的出版,是教育走向精细化、个性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上海校本课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凸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不同课程。随着教育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校本课程的开拓和教材建设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行政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为教育服务的专业出版社来说,我们一直关注这样的发展趋势,并把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全社员工努力工作的方向。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聆听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不断推出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认可的教材新品种,使教育出版事业永葆青春和活力。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12月26日,上教社2016年度好书和优秀装帧图书经全社职工无记名投票评选,《近代汉语词典》(责编:徐川山、芮东莉、朱宇清、周典富、廖宏艳;设计:刘晓翔;美编:陆弦、周吉)荣获“2016年度好书特别奖”和“2016年度优秀装帧图书特别奖”称号。《小小男子汉》等10种图书荣获“2016年度好书”称号;《青少年世界经典阅读文库》等10种图书荣获“2016年优秀装帧图书”称号。上教社年度好书和优秀装帧图书评选已成为一项常规的项目,在每年的12月初进行,月底发布。我社将在适时 增加优秀印刷图书评选等。
继续阅读 >
-
(2017-01-12)
2016年12月30日,我社领导班子成员贾立群、王耀东、刘芳、袁彬、何勇赴人民教育出版社交流考察。随行人员有原社长包南麟,总编办副主任、史地室副主任董龙凯。人教社对我社领导班子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在交流会上,人教社参加人员有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及社长助理、总编助理、社办主任、总编办主任等。在交流会上,贾社长谈了此次拜访人教社的想法:一是学习教材编写出版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课程教材研究的经验。接着,贾社长谈了与人教社开展合作的构想,希望能够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及职教、特教等方面互利共赢。贾社长还谈到,在借鉴上海课程改革的经验、发挥上海的优势方面,我们愿意作为桥梁,希望能与人教社进行全学科对接与合作。接着,双方与会人员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分别从教材合作(包括拓展型教材和职教、特教领域的教材合作),以及教材质量管理、报刊业务合作、科研等方面,作了深入广泛而又坦诚的沟通与交流。正如人教社社长所言,人教、上教在过去联系、合作挺多,后来由于上海使用自己的教材,两社直接的联系减少了。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增进了了解,效果良好,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交流会后,人教社领导陪同我社一行参观了人教社社史馆和中小学百年教科书陈列馆。
继续阅读 >
-
(2016-11-25)
2016年11月9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率领的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云南省学习考察。上海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口述上海·对口援滇》《情系彩云之南》(一)(二)(三)系列图书作为上海市援滇出版物代表,跟随代表团一起抵达云南。韩正书记等在昆明同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举行沪滇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会后,双方签订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的协议》。座谈会前,沪滇两省市领导共同参观了沪滇对口帮扶20周年图片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口述上海·对口援滇》《情系彩云之南》系列图书在展览会现场供与会者取阅。受到与会者好评。20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从讲政治和顾大局高度,重视做好沪滇东西协作工作,上海各级领导和两千多名援滇干部、医生、教师、志愿者走进云南,与当地干部群众手拉手、肩并肩,为促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定,谱写了历史新篇章。《对口援滇》系列图书作者都是上海对口援滇工作的见证者、参与者,他们将援滇工作中的重要事件、精彩细节以及难忘记忆娓娓道来,还原了许多鲜活的历史现场,留下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对口支援故事。通过口述来记录上海援滇的历程,梳理援滇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推进两地改革发展,深入持久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口援滇》系列图书的出版,是上海20年援滇工作的反映、积累和果实,它同上海长期援滇工作紧密结合,成为上海贯彻中央“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战略的具体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上海对口帮扶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专业出版社,我们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编辑好、出版好《对口援滇》系列图书,作为我们积极参与、执行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
继续阅读 >
-
(2016-11-25)
11月18日,在2016年上海国际童书展盛大开幕之际,第三届关爱成长“上海好童书”揭晓颁奖典礼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举行。这是今年上海国际童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承办。来自全国25家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儿童文学作家、中小学校长、儿童文学爱好者等济济一堂,共同庆祝这一儿童文学盛事。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贾立群及有关编辑出席了此次活动。 颁奖典礼上揭晓了第三届“上海好童书”的得奖图书与作者,共三十种童书和三十位作者获奖。会上还表彰了“上海好童书”优秀阅读单位10家、“上海好童书”优秀阅读小组6个及优秀阅读个人30名。此次,上海教育出版社满载而归:《妈妈的兔子花》(主编:张锦江、田荣俊)、《给乌鸦的罚单》(作者:王一梅)获“上海好童书”奖;上海教育出版社被评为“优秀阅读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小语室亲子阅读小组被评为“优秀阅读小组”;编辑朱丹瑾、李航荣获“阅读奖”。
继续阅读 >
-
(2016-11-15)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文教结合”,在上海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工作,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委托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启动编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读本》(以下简称“读本”)。2016年10月14日下午,读本编辑出版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上海市各区教育局的领导,以及上海市“非遗进校园”各中小学代表等七十余人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我社原党委书记朱明钰同志肯定了《读本》对于上海中小学生了解非遗、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作为出版社也很有兴趣参与这个项目。同时,朱明钰指出,《读本》目前的对象跨度有点大,各年龄层学生认知程度不同,建议可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介于教材和读本之间的定位对于编撰有点难度;作为非遗的宣传推广,建议和场馆进行互动,让学生到场馆亲身体验,使学生加深对非遗知识的了解;也可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非遗。
继续阅读 >
-
(2016-11-15)
2016年10月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承办、上海教育出版社协办的华东师范大学“守正创新”艺术教育季暨“美育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系列”丛书启动会在丽娃河畔拉开序幕。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等院校、博物馆、出版社共10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艺术教育季开幕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王耀东启动“美育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系列”丛书,并进行了赠书仪式。“美育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系列”丛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发展做出的重要举措,是国内第一套较为系统的美育领域研究丛书。本丛书第一期共分为三卷,分别聚焦大数据时代下的视觉艺术教育研究、新媒体艺术教育研究、表演艺术教育研究三个领域,以美育课程改革研究为切入点进行建构设计。丛书研究团队还将在美育领域开展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重点围绕国际上近年来新兴的新媒体艺术教育、表演艺术教育、艺术统整课程等方面开发系列课程,并在大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实践。丛书第一卷“美育课程综合改革研究系列”,由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与长三角美术教育研究联盟的联合研究成果,将于2017年1月份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会议期间,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发起的长三角美术教育研究联盟正式成立。联盟覆盖7省 2市,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20余所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研究中心、8个名师工作室、3家出版社的美术教材编辑室以及美术馆、社会美术教育机构代表们汇聚一堂分享美术教育的成果、探讨美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长三角美术教育研究联盟的重要成员单位,将着重凸显上海美育事业“前瞻、国际、多元、交互”的特征,使隐藏着的美术教育力量汇聚在一起,齐心协力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上海观察、《中国美术报》、搜狐网等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
继续阅读 >
-
(2016-10-19)
近日,一场主题为“上天入地探寻暗物质”的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坛”活动在上海书展分会场——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吸引了200多名听众踊跃参与。此次活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天文学会、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科协大讲坛管理办公室共同承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江世亮先生应邀主持了整场讲坛活动。我社出版的图书《4%的宇宙》推荐人、国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研究员携手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项目负责人、杰弗逊杰出核物理学家奖获得者季向东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广大听众介绍了探寻暗物质的两种方法——“上天”和“入地”各自的工作原理、研发概况,以及现阶段的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景益鹏先生,则从整个暗物质研究的历史、原理等方面,为听众做出了最权威的介绍和解释。 这次活动得到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澎湃新闻、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东方卫视、上视新闻频道专场进行报道。另外,新华网、知识分子等知名新媒体也做全程报道。
继续阅读 >
-
(2016-10-19)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评选结果,由我社出版的《上天之触——毁灭与创生,宇宙怎样影响我们》成功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这是我社第一次入选该项评比活动。据悉,经专家评审,层层筛选,此次共有10部作品入选。除了我社的这部图书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出版社《第6次大灭绝——人类能挺过去吗》一书也光荣入选。 《上天之触——毁灭与创生,宇宙怎样影响我们》一书共20万字、10章。本书作者以独特的的视角深入展现宇宙和地球的关系,带领读者展开一次愉快的宇宙探索之旅。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上海市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君亮、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等国内顶级专家学者极力推荐。本书一上市就入选当年中国好书榜。面市2年来,受到了包括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师生和社会白领的推崇。
继续阅读 >
-
(2016-08-31)
2016年8月6日—7日,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暨“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独立重点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主办,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会议聚焦课题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国内外顶尖专家作关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的报告,由在思辨读写教学上有心得的语文名师执教展示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百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8月6日上午8:45,会议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余党绪老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严一平校长致欢迎词。严校长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以及学校一直坚持的语文改革。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改变只注重接受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随后,国际知名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作了《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的报告。他指出,反思和理性是批判性思维的两足,反思包含三层意思:为自我、靠自我、对自我,论证占据着中心地位,探究和实证是主要任务和过程。此外,他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并指出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突破口。 8月6日下午,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格明作了《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育》的报告。吴教授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所理解的批判性思维,语文教育为什么要发展批判性思维,语文教育发展批判性思维素养的策略。第二场报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正梅带来的《知识形式及其意义》。彭教授引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Plato'scave),强调教育的过程是解放的过程,是走出洞穴的过程,并指出批判性思维已成为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8月6日晚上,分设6个自由论坛,与会教师及课题实验学校发布研究心得和实践成果,与会专家现场点评。参会老师自由选择,在论坛上分享观点、交流经验。 8月7日上午,第一节展示课是由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慈溪市慈中书院校长任富强执教的《还原事实真相》。这节课以刘诚龙的《两份名单》为例,分析因果关系中容易犯的几种谬误:单一谬误、远因谬误、强加因果等,为学生提供一些还原事实真相的思考路径。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凌宗伟执教的《如何就“事”说“理”》。让学生阅读《为啥一流医院收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一流学校招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思辨,对思维的“关节”处,教师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点拨。 第三节展示课是由北京市教研员连中国执教的《药》(第三课时)。这节课旨在借助“茶馆”,较全面地显现夏瑜的形象;勾勒夏瑜的人际关系,体味小说的深层意蕴。学生通过厘清人物关系,探析“茶客”的生命状态,对小说的理解不断加深。 第四节展示课是由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余党绪执教的《沙威,沙威》。学生课外阅读了《悲惨世界》,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将沙威与德纳第、冉阿让、艾克曼作比较,在比较中理解沙威“恶”之独特性,进而思考善与恶的界线、原则与信念的复杂性等。 8月7日下午,首先是评课环节。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詹丹对四堂课作了精彩点评。詹老师也谈了对批判性思维的看法:批判性思维不是急于用自己的正确替代对方的错误,而首先是思考对方为何要这样。第二位评课专家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步根海老师。步老师充分肯定了这四节展示课对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的启发意义。 第二个环节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孙绍振作题为《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及实践》的报告。孙老师从语言谈到写作,再到小说教学,虽然一句没谈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但处处充满着批判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在场的老师们。 闭幕式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语文学习》主编何勇老师主持。他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组织情况,总结了举办此次会议的意义。他认为,在当下错综复杂、日益变化的社会,具有批判性思维、会反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本届年会聚焦课题研究,既有专家报告的理性阐释,又有语文名师的课堂展示,为致力于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的老师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具体教学的实践案例,使与会者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清醒的方向。
继续阅读 >
-
(2016-08-31)
2016年8月15日下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会议由贾立群社长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我社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并由此推广到每个科室,让全社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会上,贾社长宣布了社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和社组织机构调整的安排,并对职工车贴发放的管理办法和中层干部续聘工作的相关规定作了详细说明,部署了我社教材舆情监控及媒体应对工作。张荣总编辑就《上海教育出版社稿酬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作了具体解释,并强调了选题管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要求各相关科室根据我社“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编辑室的目标和定位,进一步做好市场调研和自主选题开发的工作。王耀东副总编辑就我社制定的《书刊图片作品版权、使用及归档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作了具体解释,并布置了我社参加2016上海书展的相关筹备工作。最后,袁爱军科长运用PPT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增值税发票、财务报销等方面的知识。
继续阅读 >
-
(2016-07-31)
2016年7月2~3日,上海市第二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隆重举行。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育学会、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组委会等机构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致辞。上海教育出版社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副社长刘芳参与开幕式并做精彩发言。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通过模拟政协提案形成的过程,培养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性课外实践活动,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力。经过展示和评选,不少学生的优秀提案提交到了地方两会甚至全国两会上。2016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等三份提案经政协委员代为提交给全国政协大会,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上海教育出版社从首届上海市模拟政协开始就一直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承办该活动。本次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上海17个区县前期选拔基础上,共有22所优秀代表学校参会。来自各大名校的高中生们,提出了22条提案进行展示评比。这些提案内容广泛,既有从自身学习、生活出发的思考,也不乏对社区治理、城市公共议题的讨论,更有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呼吁与提倡。如市北中学建议规范上海市小学生晚托班,大同中学关注中心城区公园娱乐噪音扰民现象,奉贤中学呼吁加快完善城市环卫工人权益……同学们通过演讲展示、模拟新闻发言人展示、现场答辩展示等多种形式,充分“参政议政”,展示了“小委员们”的风采,也培养锻炼了自身的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多种综合素质能力。充满责任意识、人文关怀的提案和精彩展示,不仅受到评委老师的赞赏,还吸引了媒体的关注,7月3日的《新民晚报》即以“高中生模拟政协提案议民生”为题报道了本次活动。 尽管高中生的提案仍有稚嫩之处,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次活动已经在学生心底深深播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种子。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调研,关注身边真实的人与事;通过向各级政协提出提案,切实地促进社会进步,同时对于政协制度、中国的民主政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四个自信”“四种意识”“四大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模拟政协”活动为高中生跳出课本和考试的局限,在实践领域关心国家大事、民生大事,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打开了一扇大门。上海教育出版社将持续关注这一有益活动,充分挖掘模拟政协活动的现实价值,并策划开发相关产品、推广模拟政协活动,为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贡献力量。
继续阅读 >
-
(2016-07-31)
2016年7月7日上午,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口述上海 改革创新(1978—2012)》《上海改革开放实录(1978—2012)》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社联群言厅顺利召开。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高韵斐,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严爱云,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贾立群,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许仲毅,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芳出席会议。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出版单位相关人员列席会议。参与此次新书发布会的人员还包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上海市政协办公厅等单位的代表和上海大学等授书单位。 会议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吴申主持。会上,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高韵斐分别致辞。高韵斐总裁对两套系列丛书出版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作者单位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严爱云介绍了两套丛书的编纂情况和史料整理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贾立群和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许仲毅分别介绍了《口述上海改革创新》《上海改革开放实录》的编辑出版情况。金大陆研究员和忻平教授对两套丛书做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两套丛书整体展示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全面进步,填补了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巨大空白,充分肯定了两套丛书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口述上海 改革创新》《上海改革开放实录》系列丛书书籍是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为落实中央关于党史工作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即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即时跟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即时跟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发展的要求,经市委同意,组织全市党史系统及有关部门共同编写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两套系列书籍以口述和专题研究形式,聚焦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典型事例,再现1978年至2012年间,上海人民在市委领导下,立足国家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旨在学习和传承敢担当的责任意识、敢创新的进取精神、善突破的过硬本领,为推动上海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科学发展先行者提供镜鉴。 会议最后,各位领导分别向上海大学、普陀区教育图书馆等5家单位赠书,新书发布会圆满落幕。文汇报、东方网等主流媒体均对首发式予以报道。
继续阅读 >
-
(2016-07-31)
2016年7月19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雪域情愫——老西藏精神代代相传》一书在市政协举行首发仪式。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为该书作序。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出席本次首发式。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国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援藏联谊会原会长漆世贵,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维伦、陆惠民等领导出席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贾立群出席并发言。出版社相关编辑出席活动。不同时期援藏的老领导、老同志,第八批上海市援藏干部代表相聚首发式。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冯小敏主持会议并介绍了《雪域情愫——老西藏精神代代相传》的史料征编情况。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贾立群就本书的出版意义及上海教育出版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品意识来打造此书的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就与市政协文史委合作的系列化上海援藏题材图书的出版做了回顾和展望,并表达了对援藏工作者们深深的敬意。该书口述代表、第八批援藏干部代表交流了进藏工作体会,并获赠图书。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分别做了总结发言。尹弘在发言中指出此书反映的不仅是援藏工作者们对西藏发展做出的具体贡献,更是对后来援藏者精神上的激励、鼓舞。 《雪域情愫——老西藏精神代代相传》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援藏联谊会联合征集史料并编纂,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精心打造出版。该书以口述回忆录的形式收录近60位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进藏工作者的50多篇文章,生动反映了不同时期援藏干部职工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经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老西藏”们扎根高原、开拓耕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内容涉及西藏地方的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工农财商、文教卫生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新华网、解放日报、东方网等主流媒体对此次新书首发式进行了报道。
继续阅读 >
-
(2016-07-31)
7月1日上午,我社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召开纪念建党95周年党员大会。会议由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编辑王耀东主持,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党委书记、社长贾立群作讲话。社党委委员朱明钰宣读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关于表彰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党员代表梁国书、祁珊分别作交流发言。社党委分别向入党满60周年和50周年的老党员颁发了纪念品。会上播放了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PPT,观看了由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制作的党课微视频《信仰的力量》。在鲜红的党旗下,全体党员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参观了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化成纪念馆。下午大家前往瞻仰宝山烈士陵园,向为上海解放捐躯的英烈鞠躬,并敬献了花篮。·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社第二党支部·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祁珊、李光卫、汪庚全、陈慕群、张志筠、杨文华、周典富、周晟、袁爱军、徐良康、高暐
继续阅读 >
-
(2016-06-30)
日前,国家教育部公示了“百种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我社《4%的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与发现隐蔽世界的比赛》《数学与美术》2种图书,经过层层筛选,成功跻身该书目。 “百种中小学教材延伸阅读书目”是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海选和特级教师推荐的形式,遴选出适合中小学师生阅读的高质量图书,推荐的图书经层层把关,均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我社入选的图书中,《4%的宇宙——暗物质、暗能量与发现隐蔽世界的比赛》描写了一个世纪性的大发现——宇宙加速膨胀及其所预示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存在,以史诗般的笔触叙述了这一发现的历史。《数学与美术》的编写过程历时10年,书中集结了大量精美图片,内容包括美术中的平面几何、美术中的算术和代数、美术中的立体几何、美术中的解析几何、美术中的透视、美术中的对称,以及美术中的其他数学知识。
继续阅读 >
-
(2016-06-30)
2016年6月2日下午,我社根据本学期中职数学教研活动计划安排,结合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实际需求,举办了2015级中职数学第六次教研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中职数学教材(上教版)主编黄汉禹和副主编孙建东,和来自28所职业学校的46位老师,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职项目组的宁彦峰、赵海燕、汪海清。 本次教研活动的议题有:(1)期中、期末考试情况通报及学业水平考试热点分析;(2)学业水平考试迎考准备;(3)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服务新项目介绍,中职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使用情况调研;(4)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交流。 本次会议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期中、期末考试情况通报及学业水平考试热点分析 就教师们非常关注的期中、期末考试等问题,黄汉禹主编做了充分的会前准备,不仅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情况做了全面准确的分析总结,还对期末考试的安排做了具体精准的解释。黄主编在对5月12日进行的期中考试的总结中,先就试卷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再就各类题目的特点进行了解读和指导。还对期末考试的指导思想、命题思路、日程安排等多方面信息均进行了具体解释。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迎接今年年底即将举行的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黄汉禹主编对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中的考点分布、题型、题量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解答了广大教师重点关心的考试热点问题。 二、学业水平考试迎考准备 孙建东副主编全面讲述了如何用好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及相关配套产品,如练习部分、教学参考资料、课件、教案、数学同步进阶训练、迎考冲刺卷,并配合有效的教学与适当的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有计划的考前复习,提升学生听课的效果与训练的质量,更好地迎接中职学业水平考试。 三、学业水平考试服务新项目介绍,及中职数学新教材(第二册)的使用情况调研 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主任赵海燕介绍了我社为配合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学科)开发的新项目——《数学迎考冲刺卷》。赵海燕首先介绍了3月30日中职数学第五次教研会发放的“《数学迎考冲刺卷》调研问卷”的反馈情况,指出其中反映的教师的共同认识及热点需求;其次分四个方面介绍了我社组织部分中职命题专家精心编撰的《数学迎考冲刺卷》的内容;最后向教师们展示了新鲜编撰的部分模拟卷的原稿页面,供教师们参考。 赵海燕向与会教师叙述了“上教版中职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使用情况调研问卷”的主要目的,此次调研目的主要是收集基层教师关于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使用意见,总结第二册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教材的修订提供指导。为了提高本次教材调研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调研采用了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并且调研对象都是中职数学教研(或备课)组长或中职高一执教老师。 四、全体信息与问题交流 与会教师就中职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使用情况作了充分的意见交流。由于在使用中职数学教材(第二册)的半个学期的时间里,教师们经历了短暂的磨合和学习后,不仅在教学上得心应手,而且感触很深,因此,借助本次教研活动机会,教师们在充实、高效,又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中职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使用心得及对后续教材的期许。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原先使用高教版中职数学教材的数学教师,在参加完我社组织的充实且高效的数学教研活动后,感受到我社在中职数学教材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细致、周到、热忱,主动提出2016年9月的新生教材使用上教版中职数学新教材。由此也可见,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对我社教材的推广意义重大。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举行,不仅得到了中职数学教材编写组(上教版)的大力支持,而且体现了我社全国职业教育中心与数学编辑室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研活动中所展示的有效信息不仅为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与迎考准备提供了切实的帮助,而且对我社开展中职数学教材的后续推广与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继续阅读 >
-
(2016-06-30)
6月28日下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在朵云轩艺术中心召开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 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荣获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王耀东、吴弃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吴安龙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委书记、社长贾立群代表先进党组织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高韵斐代表集团党委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集团广大党员和为集团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致以亲切问候。对下半年集团工作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做强出版主业,多出好书畅销书。二是加快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四是加强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阅读 >
-
(2016-05-31)
5月24日下午,我社成功举办了本学期中职英语教研活动,有30多名英语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杨懿俊老师主讲,大家围绕“中职英语语法教学”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时就上教版英语暑假作业及配套教辅的发行进行预热。 杨懿俊老师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英语语法教学,他认为应将语法作为技能进行教学,即学生通过语法规则的运用学习语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景,在语境中教授语法,促进学生对语法规则的体验和运用;设计语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运用语法规则;适当使用母语进行语法教学;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的对比,找出异同,优化语言学习效果。 杨老师以情景语法教学为例,列举了他所创设的五个活动。比如,在教授表方位的介词短语时,他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幅已画好的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街区的地图,并用英语标注大家熟悉的建筑物名称。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找到同伴家的位置,然后把同伴的姓名标注在地图上。随后,他把已标注了学生姓名的地图收集起来,再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对话,并寻找去同学家最近的路线。在这样的情景体验中,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语法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此外,我社全国职业教育中心主任宁彦锋老师还对上教版英语暑假作业及配套教辅进行宣传。同时,大家也对网上阅卷系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与会老师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研活动既加强了校际的交流,又十分有利于一线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也愿为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继续阅读 >
-
(2016-05-31)
这个六一,《看图说话》陪你一起过。5月29日,上海教育出版社《看图说话》编辑部携手“海悦网”,成功策划了“书香伴童年——和宝贝一起说说《看图说话》的那些年”活动。虽然当天天公不作美,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还是无法阻挡父母陪伴宝贝参加活动的热情。下午两点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来自于合作伙伴“海悦网”的刘老师介绍如何私人定制86怀旧版《看图说话》合订本。《看图说话》作为有着41年悠久历史的期刊,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作为80后的父母,或者作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这一辈人,一定对曾经童年追过的经典刊物《看图说话》记忆犹新。特别的时刻,定制一本特别的图书。将珍贵的留影或美好的祝福,印制在图书扉页。一家人的珍藏,独一无二的礼物!让这一刻成为父母和孩子永远的珍藏!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邀请父母和孩子携手走进阅读和表演的天地,感受故事和儿歌的魅力,让书香伴着美好的童年!既有宝贝精心准备的表演节目,又有宝贝们的即兴故事表演。小朋友的参与热情超乎想象的高涨,争先恐后举手主动为大家表演故事。其中,还有一位妈妈和自己的两位女儿同台,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带来《看图说话》经典栏目“小熊芒果”故事《特别的日子》。除了故事之外,还有小朋友为大家带来经典沪语童谣《笃笃笃,卖糖粥》。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3D绘画体验,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联合海外著名Dover童书出版社,精选热门3D涂色书系列。邀父母和孩子尽情体验3D世界的乐趣,超高人气美女老师现场辅导绘画涂色技巧,触发孩子无限艺术灵感和创造能力!小朋友一看到自己喜爱的蜡笔、橡皮泥,就情不自禁投入到绘画涂色和手工制作当中。活动过程中,不断有小朋友积极主动大胆上台介绍分享自己的作品;活动尾声时,小朋友还意犹未尽,怅然若失。有的小朋友甚至过来问主持人“:还有哪些好玩的东西?”还有位家长问孩子“:玩得开心不?”小朋友却说“:不开心!”然后又补了一句:“因为马上就要回去了。” 这次六一活动是第一次成功尝试通过微信报名的方式参加的活动。活动预告通过《看图说话》微信发布,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浏览量已经上千。这次通过拥抱互联网,融合多媒体,成功策划活动的经验,希望能够延续到后续的活动中,进一步扩大《看图说话》的影响力和口碑。
继续阅读 >
-
(2016-05-31)
5月18日,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颁奖典礼暨科普图书秀在2016年上海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上海科技馆举行。上海教育出版社科普图书《爱科学丛书生活中的趣味化学生活中的应用化学》荣获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三等奖。 《爱科学丛书》是我社的原创科普图书,内容侧重于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化学学科的发展为主线,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性质和用途为切入点,用通俗浅显的文字简述了神奇的空气、食品防腐剂、神奇的水、奇妙的洗涤用品、笔中的化学知识、神奇的金属材料等,通过阅读让青少年和广大科普爱好者获得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并向大家展现化学的本源:化学是有用的,化学是美丽的,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爱科学丛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化学大师成长、学习、生活、爱好、交友、科研等方面的人文轶事,让青少年和广大科普爱好者近距离感受化学大师的睿智和精彩,感受化学的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在阅读和感受化学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闪烁的迷人光彩。
继续阅读 >
-
(2016-05-31)
最近,上海教育出版社《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再一次被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语言文字周报》原名《汉语拼音小报》,1959年7月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的直接指导、关怀下创刊。五十多年来,这份独家称“小”的报纸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规范汉字,进而为我国的扫盲工作和基础教育作出了“时代性的贡献”,被誉为文改战线的一面旗帜,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的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进入新世纪,《汉语拼音小报》为适应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的调整,改名为“《语言文字周报》”,并获得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联合指导。 近年来,《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积极配合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深度报道上海市和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语言文字工作动态和语言文字研究信息,高度关注社会语文生活,对信息时代的各种语文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在编辑方针上,《语言文字周报》秉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守好传统,开辟新天地”,除原有的名牌专栏外,又开设了“聚焦社会语文生活”“专家访谈”等栏目。目前,《语言文字周报》是全国注音读物最多的报纸,也是唯一一份专门关注语言文字工作信息报道和语言文字本体研究的报纸。
继续阅读 >
-
(2016-05-31)
2016年5月20日至22日,首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在上海市文达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福利会出版社主办,“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台湾)、香港儿童文艺协会协办,上海市文达学校、《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看图说话》编辑部承办。海峡两岸和香港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教育专家、出版社主编与社长:张锦江、贾立群、顾琳敏、林文宝、方素珍、宋诒瑞、严吴婵霞、潘明珠、冰波、王一梅、汤汤、唐池子、张秋生、余岚、周锐等以及六百余位绘本教学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儿童绘本,如何在创作与发展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作了深入探讨与有力的推动,对于中国儿童绘本的教学示范是一次生动而有效的展示。为中国儿童绘本在阅读推广中,起到对儿童的智力开发,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培养,以及健全心理健康的终生受益提供了新的经验。5月20日下午,首先隆重举行的是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何勇副总编主持。在开幕式上,著名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先生,上海教育出版社袁彬副总编,中国福利会出版社顾琳敏总编分别致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长范以纲与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们认为,这次活动是中国儿童绘本学术研究与阅读推广的一次重要亮相,它将会对中国儿童绘本的创作、发展和阅读推广产生深远的意义。活动在“中国儿童绘本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大主题下,研究与探讨涉及绘本创作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讨论与探索以推动中国儿童绘本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在论坛第一阶段发言的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儿童绘本教育专家。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宋诒瑞作了《儿童绘本在香港》的报告,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文宝教授介绍了《台湾图画书的历史与记忆》,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花婆婆方素珍、香港儿童文艺协会前任会长严吴婵霞、香港儿童文艺协会名誉会长潘明珠分别介绍了自己在儿童绘本方面进行的实践和创新。论坛第二阶段主要由来自大陆的儿童绘本教育专家、作家进行交流发言。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发表了《不可缺少的文字魅力》的发言,童话作家冰波作了《关于图画书的一段评论》的发言,童话作家汤汤作了《图画书不可言说的美妙》的发言,教育管理专家边存金作了《寻找生动的画面感》的发言,儿童文学作家唐池子作了《侧耳倾听——图画书亲子阅读的真谛》的发言。最后,由张锦江会长作《中国儿童文学绘本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主题发言。整场论坛气氛热烈,专家们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想、汲取精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月21日、22日举行的是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教学观摩活动。 5月21日上午,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贾立群、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总编辑顾琳敏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吴立昱发表了讲话。教学观摩活动正式开始,上海青年名师刘晓慧和香港名师罗一宸分别执教《我有友情要出租》和“创意绘本教学课”,并由香港专家宋诒瑞、大陆作家王一梅和普陀区语文教研员丁莉等进行评课。上海名校长黄晓峰、冯雪、晨瑜分别就自己学校进行绘本教育的实践作了分享汇报。 下午,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边存金作了《神奇的阅读之旅》的报告,由绘本教育名师曹爱卫执教绘本课《小老鼠的魔法书》,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绘本课《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流浪狗之歌》,充满巧思的课堂教学令大家耳目一新。特级教师何夏寿、张云鹰、张晨瑛等随后进行了现场互动评课。 5月22日,教学观摩活动精彩继续。上午,台湾“故事妈妈”黄欣雯、台湾儿童文学专家林文宝分别作了“如何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台湾绘本的发展与现状”的精彩报告。随后,台湾著名童话作家花婆婆方素珍携“方素珍上海花仙子工作室”的成员登场,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绘本展示和讲座。工作室的欧雯老师执教了一堂故事绘本教学课。下午的活动依然是名师云集,特级教师闫学首先进行了《校园绘本馆与儿童绘本阅读》的专题报告。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张学青、何捷分别带来《遇见“神奇飞书”》《红点点绿点点》《阅读绘本,发现爱的奇迹》三堂绘本教学课,并由作家汤汤和唐池子进行现场互动评课。 与会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在上海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是一次学习、交流、研讨和成长的盛会!今后每年五月将在两岸和香港轮流举行一次。
继续阅读 >
-
(2016-05-31)
2016年5月27日上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道平、出版与传播系主任张文忠和该校出版专业教师等一行九人来我社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张荣、党委副书记王耀东、副社长刘芳、副总编袁彬等热情接待了该校交流团。出版社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资深编辑参加了交流。双方就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数字出版专业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类高等学校,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国家印刷出版人才培养基地”。我社作为该校学生的实习基地,与该校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刘道平书记一行此次到访主要想考察我社出版经营状况、人才需求和出版数字化进展等,他肯定了我社作为老牌出版社的地位与稳健发展趋势,感谢我社对学校的支持,希望通过与企业直接交流了解社会需求,培养有针对性的人才。 我社张荣总编代表出版社对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一行表示诚挚的欢迎,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人员结构、出书品种和经营规模,我社的重点工程与发展规划等,对学校一直以来对我社的支持与信任表示感谢,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就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学生就业问题,双方深入交流了意见。王耀东副书记结合我社教材出版特色,和学校老师对出版美工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交流。刘芳副社长和袁彬副总编对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实践能力表示了肯定,十分欢迎该校学生继续来社实习、就业。我社经营公司负责人之一吴弃疾就是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他借此机会向母校做了汇报,肯定了母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特别强调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刘道平书记一行对我社在“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内容信息化工作十分感兴趣,我社数字出版部负责人周怡为大家展示了我社在出版平台研发,电子书包、课件制作上的部分成果。双方就大数据时代出版业发展、盈利模式和出版专业信息人才培养方向等问题展开探讨,均认为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大势所趋,培养有创意、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制胜关键。 本次交流扩大了我社与高校的交流渠道,与高校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使我们了解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我社和出版专业院校的持续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继续阅读 >
-
(2016-04-30)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是倡导全民读书的日子,也是培养少年儿童阅读乐趣的日子。由金山区和新华保险公司团体保险部牵头的向金山区亭北小学青少年图书馆捐赠图书的活动,得到了我社社办和美编室部分员工的积极响应,在短短的一周内,共募集了150本图书送到该小学。亭北小学向我社赠送了感谢锦旗。
继续阅读 >
-
(2016-04-30)
2016年4月28日,申城迎来了语文教育界的一次盛会,即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嘉定教育局承办、上海市嘉定第二中学协办的以“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未来”为主题的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出席会议的嘉宾有钱梦龙、苏立康、顾之川、范守纲、陈日亮、步根海、王栋生、黄玉峰、倪文锦、王荣生、王意如、段增勇、周丽蓉、王小槐、王伟娟、陈小英、兰保民、何勇等。 本次研讨会分为嘉宾论坛、主题展示课和评课三大板块。活动紧紧围绕钱梦龙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展开。顾之川先生指出,钱老是语文阵地的守望者,目前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号召大家深入研究老一辈名师的教育思想,传递语文教学正能量。他进而认为,语文教育必须要处理好创新与守正的关系,将创新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是学习自主、人格自立的桥梁。我们要学习钱老师对语文教学“恋人般的痴情,战士般的斗志”。 钱梦龙老师以“导读:根植于人生经验的教育理念”为题目的深情演讲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老人家谦逊儒雅,虚怀若谷,带着感恩之情讲述了“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法的形成过程。钱老师从小就喜欢读书、听书和写诗,梦想着自己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才子。在国文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创作热情高涨,于是自己办了壁报,命名为“爝火”,只发表自己的作品。正是这种执着而痴迷的精神,使他开创了一条由“读”悟“写”,以“写”证“读”的自学之路,这些都为他后来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王云峰老师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钱梦龙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钱老思想中的“主体、主导观”被写进政府文件,已经超越语文学科的范围,成为师生关系最简洁、明白的表述。结合中国教育改革百年讨论中的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钱老的思想具有本土化特点,有很好的指导性。要真正通过“导”来指导学生的读书和写作,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步根海老师认为,重新认识钱老师的教学思想必须明确,钱老的“以训练为主线”绝不等同于为应试而进行的题海训练,它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今天的课改背景下,以语言运用为主,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科,如何遵循汉语言的规律来训练和运用语言值得深入研究。王栋生老师在发言中说:“今天教育的困境有两个因素不能被忽略:一是学生负担过重,没有‘课外’,教师工作繁重,没有‘业余’;二是诱惑太多,价值观混乱。我们观察钱梦龙的经历,也许会发现,在一个动荡年月,他淡泊明志,拓展了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教师应当比学生‘会学’,读书、写作、思考,应当是他的生命方式。优秀教师与众不同之处,则在于‘不安于现状’,特别是在一个平庸的时代,坚持独立思考,不做传声筒;做‘师’不做‘匠’,不做庸众。”因此,继承钱梦龙老师的教育思想,我们更主要的应着眼于他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老一辈语文名师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要通过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而要做到这些,做一个爱学者、善学者尤为重要。在广泛系统的学习中领悟优秀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很多困扰年轻语文教师的问题,其实都不是新问题,很多问题在老一辈语文名师的文章或著作中都有过系统论述,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读书学习不知道而已。学习老一代名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研讨会虽已结束,但它带给我的思想冲击还没有消退,我的大脑仿佛经过了一次洗礼,名师们鲜明的个性、精彩的演讲和睿智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梦龙老师在最后的结束语中,强调了几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热爱、幸福和享受。当一位语文教师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爱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就能体会到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的那种幸福感,并把它当成生命中的一种享受。
继续阅读 >
-
(2016-04-30)
4月27日下午,我社在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成功举办中职学校首届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方略研讨会。市教委教研室有关专家、我社中职教材主编、各中职学校教务长及备课组长1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职教中心主任宁彦锋主持,王耀东副总编辑到会致辞。 数学教研员沈翔老师解读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并根据2014和2015年的试测情况,结合试卷例题,分析了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考与等级考的命题思路、易错题型及应对措施。宁彦锋主任就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相关信息作了书面报告。两位老师的讲解既有实例支撑,又有政策依据,引发了与会老师的热烈讨论。随后,西南工程学校教务长郑佩忠老师和教研副主任孙建东老师,分别从教务管理和教学安排两方面介绍了西南工程学校如何利用上教版教材教辅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两位老师高度赞扬了上教社教材教辅的品质及配套服务的价值。 会上,宁彦锋主任对两年来上教社的5S服务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承诺继续深化服务,贴近需求,拓展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与中职师生共同成长。 我社中职教材自2014年启动修订以来,已配套开发了《同步精练》《暑(寒)假生活》《迎考冲刺卷》等系列品种,在上海中职教材教辅市场逐渐占据优势。我们跨科室合作,努力形成“互联网+教材+教辅+考试+服务”的立体格局,努力争取更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继续阅读 >
-
(2016-04-30)
上海科协大讲坛“揭开宇宙神秘面纱——引力波研究进展与展望”活动于4月21日14时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天文学会、上海科协大讲坛承办,同时,我社联合国内著名新媒体“新华网”“赛先生”“知识分子”协办了此次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著名流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胡文瑞,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赵君亮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副台长、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陶隽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左文文博士,专家们针对引力波的探测做了深入有趣的科学演讲。德国马普引力物理所、清华大学博士后,LIGO科学组织成员胡一鸣博士进行了在线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使观众在之前媒体报道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走近引力波的世界,同时,科学家们还针对引力波展开精彩对话,使观众们感受大家的风采、科学的魅力。活动还设了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向科学家们提问,获得权威的解答。我社相关编辑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并与专家学者在科普选题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创造了我社与上海科协开展紧密合作的良好开端。
继续阅读 >
-
(2016-04-30)
荣获2014年国家级(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由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主编的复旦附中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全套六册)目前已由我社完成出版工作,并投入以复旦附中为主的上海市部分市、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试用。这套教材是在复旦附中十余年古诗文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凝结了全体编写组成员的智慧成果。全套教材结构科学合理、内容经典翔实,其编撰目的和指导思想正如主编在后记中所阐述的对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及怎样更好地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我们确实需要对近代以来对中华古代文化知识体系的否定进行彻底的反省,重新认识中华古代文化知识体系的价值与优长,并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学习它、传承它、弘扬它,以在全球化时代真正重构中华文明的现代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本套教材的编撰方式正是以中华古代文化知识体系的存在方式展开,基本维护以“经”为中心、以“史”“子”“集”为拱卫的浑圆的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即以《论语》《古文观止》为核心,将儒家其他经典如《诗经》“三礼”《左传》《孟子》《荀子》等作为重点,参以先秦诸子和先秦历史著作的其他几家,旁涉秦以后的历代诗歌及《文心雕龙》《诗品》等著作。编者从“文化发现”的角度引导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分阶段阅读这些古典文库中的瑰宝,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古诗文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提高古诗文素养,而且古诗文中所涉及的许多名言名句、经典故事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人文素养。这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的古诗文阅读教材,具有跨越地区和时代的普适性,是广大青少年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食粮,也是引领他们进一步开拓文化视野的良师益友,相信将来一定会被更多的老师、家长、学生所认可,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继续阅读 >
-
(2016-04-30)
为顺应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方式,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上海宣传系统互联网微党课创作评选活动。我社以庆祝建党95周年为契机,结合即将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共同参与微党课的创作活动。 根据社党委的安排,这次活动通过查找我社所在的湖南街道辖区内老房子里居住过的历史名人为线索,寻访其中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二个支部所属八个党小组的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访问了宋庆龄、贺子珍、李白、袁雪芬、周小燕等名人的居住地,为他们住所拍几张照片,录一段视频,通过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编写一个小故事,并将这些素材提交到制作小组。党员共同参与微党课制作,是党员教育活动的新形式的尝试,也使广大党员利用身边的资源,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党课。目前微党课的视频正在抓紧赶制中,不久将向大家展示。
继续阅读 >
-
(2016-03-31)
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同时为了丰富女职工的文化生活,促进她们的沟通交流,2016年3月2日,上教社工会组织社女职工参观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及苏州诚品书店。苏州博物馆新馆由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馆内石片假山高低错落,“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水墨辉映,独具风格,其中收藏的各类奇珍,让女职工啧啧称赞,大开眼界。而拙政园的精雕细琢、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也让女职工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幽静典雅。苏州诚品书店中各类精美的书籍之香,伴随着店内附设雅座所飘逸的浓浓咖啡香,两种香气在空气中奇妙结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图书的内在滋味。在这次活动中,女职工不仅增长了知识与阅历,而且放飞了心情,交流了思想,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
继续阅读 >
-
(2016-03-31)
日前,根据“公众在线gzzx123.cn”和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的测评、展示等相关机制,采用网络问卷的方法,从产品(服务)品质、企业形象、社会责任三方面进行专业测评,我社获颁上海“公众信任企业”铜牌。近年来,我社已获得上海市“五星诚信创建企业”铜牌和“公众满意企业”铜牌。
继续阅读 >
-
(2016-03-31)
3月25日下午,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在浦东竹园小学举办“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暨第五届(2015年度)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奖揭晓”会议,为第五届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获奖作者和编辑、第四届“学会奖”获奖者颁发奖杯和奖状。上海市文联张泽纲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著名作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致词并作主题演讲。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主编袁彬出席会议并发表感言。百余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出版与儿童刊物编辑、幼小教育工作者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副会长、竹园小学校长田荣俊主持会议。会上,揭晓了第五届(2015年度)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奖的获奖作品,我社幼儿编辑室《看图说话》推荐的程昱华的幼儿文学作品《写在金色树叶上的信》和金建华的幼儿文学作品《爱看书的猫》荣幸入围。获奖的作品是经上海市近20家儿童报刊自荐,再由小读者和专家经过多次筛选出来的,做到好中求好,不唯名家、名刊,重在作品质量,以推荐创作新人作为唯一评选原则。会上,竹园小学学生们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朗诵表演。获奖作者代表、童话作家周锐作了激情四溢的获奖感言,感谢孩子们对作品的中肯讲评。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主编袁彬发表了感言:“在人生的光阴中,童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但童年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给予孩子最美好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为儿童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是每一个儿童文学创作者和我们出版人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技术手段如何更新,对优秀的儿童文学内容的需要是始终不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提供高品质的儿童教育内容为己任,心怀儿童,热爱儿童,静下心来为儿童编好书,把承载着儿童的梦想,能留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内容,奉献给孩子们,不辜负孩子们清澈的求知的目光。只有带着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从事教育,儿童教育才是有温度有质感的。” 会议还颁发了第四届“学会奖”,授予六位上海市在少儿文教事业中有卓越成就的八十岁以上人士,他们是儿童画家马如瑾、儿童文学作家李仁晓、动画设计师严定宪、儿童文学评论家汪习麟、教育家陈静英、编辑茅绍颖。获奖代表陈静英老师作了发言。最后,张锦江会长作了《儿童文学要有精品意识》的主题演讲:一是对当下儿童文学的总体评判;二是对儿童文学精品含义的理解;三是对通往儿童文学精品的途径的诠释。
继续阅读 >
-
(2016-03-31)
3月30日下午,2016年度第一次上教版中职数学教研活动在我社举行。上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主编黄汉禹教授,副主编孙建东老师以及翔申学校的汤向荣校长应邀做相关主题讲座。金山石化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王兰老师主持本次会议。黄汉禹教授明确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时间和范围,并详细地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与合格考、等级考试卷进行对比试卷分析。孙建东老师以自己的授课计划为例,生动展示自己根据中职学生特点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汤向荣校长对期末考试进行全面数据化分析。赵海燕主任做关于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并介绍推广上教版中职数学迎考冲刺卷。本次教研活动,几位专家与50余位中职数学教师互动良好,获取了很多基层意见,为我们编写第三册的教材助力;基层教师也学习了很多教学经验,并掌握了最新的考试动态信息,对他们的教学帮助良多。
继续阅读 >
-
(2016-03-31)
3月24日下午,我社成功举办了本学期上教版中职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有20多所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教版语文教材副主编甘小的老师主讲,大家围绕“针对2017年启动的学业水平测试如何备课”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时就新学期教学计划安排、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期中考试相关工作等相关主题进行交流。甘小的老师从备课语境、备课含义以及如何备课三个方面指导各位老师针对学业水平测试来进行备课。他认为备课的含义是教师为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准备活动,主要包括分析学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选择教法、考虑教学思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预设课堂结构、编写教学方案和熟悉教案等环节。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是备好课的前提,其中重点要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素养的目标。研究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要凭借,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内容,前者着眼于对教材整体的把握,重在理解教材编写者组织和编写教材的意图与思路;后者着眼于对某一项教学内容的研究,重在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学生作为教师的工作对象,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吃透“两头”,其中“一头”是教材,另“一头”是学生。教师可通过谈话法、观察法、材料分析法来了解学生学情,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开展备课工作。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刘颖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她的备课方法:关注学生,以学生质疑为重难点;教会学生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微课程。在谈到微课程时,在座的许多老师纷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认真观摩刘老师带来的微课视频,不时互相探讨。活动结束时,与会老师都表示这样的教研活动既加强了校际的交流,又十分有利于一线的教学,希望上海教育出版社能举办更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也表示愿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服务帮助一线教学,与广大老师共同致力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继续阅读 >
-
(2016-03-31)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魅力独具的汉语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上古开端,汉语史可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而近代汉语跨越了从唐至清中叶1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丰富性,还是艺术文化的繁荣性,都通过汉语词汇的记录而得以呈现。在今天,要读懂这一历史时期的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就离不开一部收词全面、解释精准的《近代汉语词典》,可以说,这部词典就是浩如烟海的近代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一叶扁舟,人们正是靠着这叶舟,才能抵达正确理解史料的彼岸,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近代汉语词典》的编辑工作,早在12年前就已启动。当时考虑到这部词典工程量浩大,采用了滚动发稿的方式开展工作。主编处理完一部分稿件,就由编辑室审读并发排一部分稿件,截至2015年年底,整部词典的编辑工作总共历时12年。在这12年中,尽管编辑室成员更替了好几位,但要编出一部能够流传后世的精品工具书却是大家永恒不变的追求,这也成为了《近代汉语词典》编辑团队同人的共同梦想。 专业素养为“舟”保驾护航 在《近代汉语词典》编辑队伍中,有两位同志全程参与了编辑工作,其中一位是正编审,而另一位是汉语史专业的博士。2010年,《近代汉语词典》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出版重点规划项目,新吸收3位同志先后加入到编辑团队中,其中一位是古文献专业的博士,两位是语言学硕士。在编辑过程中,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为确保词典的质量保驾护航。一、编写详尽的《编辑体例》和《文献引用体例》大型工具书的体例异常繁复,稿件需由多人审读,因此,如果事先没有拟定详尽的编辑体例,在稿件的加工过程中将无法达到体例上的统一。为此,编辑室编订了4000多字详尽的《编辑体例》,保证了词典在加工过程中,数人加工却始终如出一人之手的效果。《近代汉语词典》是国内第一部以“具有汉语词汇史性质”为目标进行编纂的历时辞书,总字数超过900万字,词条51000余个,其中引用文献逾千种。如果没有一部详尽的《文献引用体例》,就无法做到引用书目的一致性,于是编辑室编写并不断修订《文献引用体例》,到2015年底,这部体例已达近25000字,涵盖了词典绝大多数引用书目。二、创新采用电脑编程,解决词典编辑中的重大问题汉语具有数量众多的同形词,这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每一部汉语词典编写中都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两个词之间是不是真的同形词,还是误把同一个词编排到了不同的音节之下?考虑到《近代汉语词典》分由多位作者编写,同一个词由于历史音读的问题,可能就被编排到不同的音节下误作了同形词,因此,编辑室就需要找出这部分被误排的词条。但是,面对这样一部大型词典,要想通过肉眼去找,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编辑室创新性地想到了依靠电脑程序技术。通过与排版公司电脑程序员的沟通,最终设计出了可以进行穷尽性检索的搜“同形词”程序,不但高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解决了词典中的互见词条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保证了词典词条收列的科学性。三、用专业数据库进行核对,确保引文的准确性《近代汉语词典》总字数超过900万,单引文就逾700万,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四、以编促学,学以致用在编“舟”过程中,年轻的编辑逐渐成长为骨干编辑,在词典编辑中汲取的营养,帮助他们提升了编辑技能和理论素养,而这些技能和素养又反过来指导他们的词典编辑工作。《近代汉语词典》要求分词进行撰写条目,音义不同、字形相同的,应该被处理为不同的词条,编辑在审读过程中,对同形词、多义词等词汇学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遇到作者未能明确析分词条时,及时向作者指出,并帮助作者成功析分出“下子(xiàzǐ)”“下子(xiàzi)”、“卵子(luǎnzǐ)”“卵子(luǎnzi)”等词条。编辑室的同志先后写作并将发表《〈近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出版与思考》《〈近代汉语词典〉编辑心得》等文章,对文化词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有了这样的理论素养,编辑室向作者指出,词典对于文化词的收录应该考虑到彼此的相关性,比如收录“亲家公”,就应该收录“亲家母”;收录“六司”,就应该收录“四司”。于是,编辑室向作者提出了增补相关文化词的建议,确保了词典收词的完整性。12年来,编辑室所撰写的编辑审稿意见不下数万言,大家在工作之余还坚持写作“编辑手记”,既帮助自己提高理论素养,又为他人普及近代汉语词汇常识,真正做到了在编中学,学以致用。 奉献精神助“舟”乘风远航 2015年,随着词典编写工作接近尾声,编辑室的工作也进入了最重的冲刺和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编辑室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一、与病痛做斗争,始终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2015年中,在词典编纂接近尾声的时候,主编白维国先生罹患重病,不能工作。这时词典还有最后一部分内容没有落实编写人员,这将严重影响到出版进度,编辑室的同志们都非常着急。编辑室主任徐川山同志立刻前往北京探望主编并商定编写人员。随后紧急赶到郑州大学,约请王东教授承担编写任务。为保证质量,徐川山同志通宵为王东教授讲解体例和注意事项。等到讲解结束,已是第二天早晨了。由于时间紧,路途劳累,徐川山同志到单位后就病倒了,胃部重度渗出型充血并伴有肝脏损伤。然而,为了赶进度,他去医院打完点滴后仍坚持回到单位工作,有时恶心呕吐就稍稍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开始工作。单2015年,编辑室的加班时数人均超过200小时,繁重的审稿任务,让芮东莉同志因免疫力下降皮肤被细菌感染,腿部的紫红肿块疼痛异常,四肢陆续出现麻木症状。在她去医院做完皮肤组织活检手术后,没等伤好拆线,她又重新回到单位投入到工作中。即使天天服用大量的抗菌药,每周到医院监测肝脏和肾脏功能,她也从未耽误过工作的进度。二、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2015年下半年,是编辑室工作最繁忙的一段时期。从9月初开始,编辑室就没有了双休日,国庆的7天长假,大家也只休息了2天。廖宏艳同志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审读稿件,常常下班后依然在编辑室加班,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门房的师傅来催促,才放下手中的稿件,看看表,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朱宇清同志的女儿年龄小,家中也无老人照看,为了加班,他经常得请亲戚跑很远的路去幼儿园帮他接孩子,等稿件处理完之后,他再去亲戚家把孩子接回自己家,那时的女儿,往往已经睡眼朦胧,眼角有时还留着泪痕。2015年国庆期间,周典富同志举行了婚礼,新婚后没几天,他就继续开始加班,顾不上多留些时间陪伴新娘。可以说,没有整个编辑室团队的奉献精神,就没有这部词典的如期出版。2015年底《,近代汉语词典》编辑部荣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度先进集体”称号,徐川山同志荣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度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的春天像以往任何一个春天一样明媚,但这个春天对《近代汉语词典》编辑部的所有同志而言,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它是一个圆梦的春天,是一个让梦想成真的春天。经历十余载,《近代汉语词典》这艘航船终于启程,它将带领人们去领略1200年华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继续阅读 >
-
(2016-02-29)
我社赴崇明县中兴镇永隆村开展慰问 在2016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社党政工团慰问小组由社长、党委副书记贾立群同志带队,赴崇明县中兴镇永隆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困难村民送去了两万元的帮扶款。永隆村村干部向慰问小组介绍了村里一年来取得的新变化,感谢我社对村里长期以来的帮扶支持。慰问小组还专程回访了因病致穷的特困户家庭,送去了我社党员们的爱心捐款。慰问小组还与村干部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了解永隆村村民们的实际需求,并计划利用我社的教育资源为村中的留守儿童提供志愿服务,开展助学活动。
继续阅读 >
-
(2016-02-29)
2月2日,我社召开民主党派迎春茶话会,各民主党派人士欢聚一堂。朱明钰同志代表社党委对大家在过去一年中为我社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并结合上教社今后的发展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悉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各民主党派人士积极发言,分别交流了过去一年里的工作情况,就目前的民主党派工作、队伍建设、教育现状、教材改革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继续阅读 >
-
(2016-02-29)
春节前夕,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老同志、困难职工等的关心和爱护,我社提前对春节慰问对象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进行了摸底,并制定了慰问方案,准备了慰问品。从1月25日起,我社党政领导和工会、人事科、退管会的同志分组走访慰问了我社离休干部、退休老领导、重大病职工以及困难退休老同志,共走访慰问20多人。慰问活动中,由社领导带队,为老同志送上了节日慰问品,与老同志及家属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耐心解答老同志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曾经为社里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新春快乐!社领导还代表工会、退管会对重病以及困难职工、退休党员等也送去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此次慰问工作,延续去年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点,及时将党的关怀传递到他们心中,被慰问同志及家属都纷纷表达了对党组织的感激之情,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继续阅读 >
-
(2016-02-29)
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发起的“我是小小中国通——少年儿童中华文明传承计划”启动仪式暨我社新书《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发布会于2016年2月2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出席仪式的有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贾立群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萍,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成华,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李忠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建军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时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顾秀莲也为启动仪式发来了贺电。 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萍任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互联网+为理念编撰的中华百科亲子读本《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作为该项活动的配套读物也将同步发行。本书的英文版和繁体版将会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及世界部分城市推广和传播。其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地方精粹,将中华文明更广泛地呈现给世界,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在启动仪式大会上致辞,并阐述了中华灿烂文明对于世界发展的历史价值,勉励大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赋予时代精神,加强少年儿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她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上教社出版的新书《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她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源泉。从天文、地理,到工业、农业;从国防、科技,到民俗、哲学,宛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颗颗璀璨星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无不渗透着勤劳而勇敢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振兴民族大业的重任,背负着祖国的希望。我们有责任挖掘中华智慧中神奇的知识宝库,吸引孩子们爱上中华文化。以互联网+为理念编撰的中华百科亲子读本《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把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互联,通过扫描二维码,使知识立体化,阅读数字化,非常适合亲子阅读。” 同时,她对《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一书的印制质量、版面设计、内容选择、整体装帧都表示非常满意,并向全国青少年学生推存阅读本书。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专门为我社出版的这本新书安排了一个非常隆重的发布仪式。随着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沈建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成华徐徐拉开幕板,《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新书封面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全场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使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启动仪式上,我社贾立群社长还和沈建国、王萍、孙成华、李忠明、陈勇等领导一起向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代表赠送了我社出版的新书《我是小小中国通——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在启动仪式开始前和结束后,贾社长还与出席仪式的各方领导进行了亲切交谈。他们纷纷表示非常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对这个活动的支持,出版了这本优秀的读物,祝愿我社能出版更多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让少年儿童从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继续阅读 >
-
(2016-02-29)
2月22日,我社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总结2015年党建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社党委委员朱明钰同志汇报了2015年我社的党建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社党委组织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对党员进行了纪律教育和民主评议,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推进单位创建文明,确保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贾立群同志对2016年党委工作作了部署。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措施,找准抓手,巩固阵地。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落实好党内生活基本制度,提高组织生活有效性,推进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作风建设,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组织和党外人士的作用,推进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使全社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共创和谐稳定的局面。会议强调了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断开拓,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继续阅读 >
-
(2016-01-31)
1月15日我社举行了2016职工新春联谊活动。上午9点,新春联欢会在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举行,社本部全体职工、离退休职工、上教经营公司和图书公司全体职工300余人齐聚一堂,喜迎新春。 联欢会上,社长贾立群首先代表社班子致新年贺词,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贾立群社长、张荣总编辑、王耀东副总编、刘芳副社长、袁彬副总编、何勇副总编等社领导还颁发了2015年度社文明科室奖、先进个人奖、年度好书奖并为大家抽奖。文艺演出环节,精彩、欢快的节目令人陶醉。诗朗诵《奋进中的上教社》回顾了往昔的峥嵘岁月,立足今朝创新发展的理念,展望腾飞的未来之路,激情澎湃地抒怀了几代上教人的光荣与梦想。舞蹈《踏歌》由我社8位女编辑精心排演,为我们送来了春意盎然的绿意。相声小品《幽默串烧》用幽默的语言盘点了2015年度的新闻热点,为同事们带来了快乐。歌曲联唱用影音结合的方式,让大家在优美的旋律中共思绪。其中《时间都去哪儿了》从回忆上教社门前的梧桐,到回望上教人的岁月变换,让人感叹我们共同的生命时光的飞逝;《今年春节要回家》由充满活力的青年编辑道出对家的牵挂和对新年的期盼;《回声嘹亮》是由上教社社领导、老同志、中青年编辑和业务部门同志共唱的一首激情满怀的歌曲,表达了上教人执著的追求和心声。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组成的30人合唱队为大家带来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以激情与梦想展现了老同志的风采。双人舞《吉特巴》则以动感旋律、欢畅舞姿,激情四射。压轴大合唱《同一首歌》,唱出了上教社的未来与希望!联欢会上,还为2015年退休的职工举行了温馨的退休仪式,社领导班子成员为他们颁发了祝福签名卡和水晶纪念品,感谢他们为上教社洒下的辛勤汗水。穿插在节目中间的抽奖活动充满了悬念和期待,随着一个个奖项的揭晓,有幸中奖的职工欢喜地领到了实用精致的奖品,一份份祝福被送出,现场的气氛也更加热烈。整台联谊会洋溢着浓浓的深情,从“回顾、坚守”,到“创新、发展”,鼓舞和感动了共聚一堂的新老上教人。演出结束后,职工观看了最新大片《星球大战7》,充分感受了新一代科幻电影的魅力。 中午,大家在社内餐厅用餐。下午2点,新春游园会在社内开始,200余名职工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届游园活动对以往套圈、钓鱼、投筷子、吹乒乓球等项目升级,并新增了抛乒乓球、默契大考验、搬运工、盲人摸象等新鲜好玩的游戏项目,每位员工有条不紊地参与各项活动。在默契大考验活动中,员工有描述的,有竞猜的,群策群力,一片欢颜笑语;盲人摸象时,员工蒙上双眼,一边摸象棋一遍猜,认真又富有兴致;在搬运工游戏中,员工双手平衡两根吸管,小心翼翼地丢到指定箱子里……八个精彩的游戏活动,为新年前夕的上教社带来了阵阵欢声笑语,营造出了一片喜庆祥和的欢乐气氛。
继续阅读 >
-
(2016-01-31)
在猴年春节来临之际,为感谢武警部队官兵为社区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发扬社区拥军爱民的良好风尚,1月28日上午,社工会主席等前往武警三支队二中队(使领馆中队)参加湖南社区“迎新春,送年礼”活动。工会领导代表全社员工向二中队的全体官兵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和祝福,并送上了慰问品。
继续阅读 >
-
(2016-01-31)
1月29日上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第三届世纪图书奖”颁奖仪式,我社出版的《共和国领袖故事(6册)》(责编:耿坚、刘芳、邹楠、童亮)荣获“第三届世纪图书奖提名奖”。
继续阅读 >
-
(2016-01-31)
1月19日,《教育参考》2016年编委会暨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杂志社社长何云峰教授主持,邀请吴铎、钟启泉、孙元清、丁念金、胡知凡、惠中、王正平、吴立岗、施斌、张文忠、宗爱东等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与会,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晓敏教授、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贾立群、副社长刘芳共同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15年《教育参考》的办刊情况,并就期刊面临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在肯定《教育参考》2015年取得的进步成绩的同时,对期刊的风格定位、选题方向、办刊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办好综合性基础教育学术期刊,需要把握时代对教育的诉求,在教育改革的热点上有所侧重。在编辑层面,不仅要实现约稿与投稿的相结合、组织好专家协同,而且要体现“参考”的特点,增加探讨、讨论的栏目,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最后,期刊主编何云峰对本次研讨会作了总结,希望编辑部成员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认真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进一步做好期刊的编辑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基础教育。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