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笃行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任务情景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乏有被改编,继而被搬上舞台与荧幕的。可无论是戏剧、歌舞剧,还是电视、电影,总觉得与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之间,差了些什么。在“原著党”的心目中,文学作品自有其不可被超越性。但也有人认为,与文字表达相比,舞台、影视效果来得更直观,也在这个“快餐”时代里节约了阅读时间。这不,学校为此开展了“艺术表演能否替代文本阅读——以《红楼梦》为例”为主题的辩论赛。作为“原著党”的一方,你会如何捍卫文本阅读的阵地呢?
活动准备
辩论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多的,首先要精读《红楼梦》原著,适当延伸至相关评论性文章及著作,同时搜集《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还得集结起一支辩论队,邀请辩论指导老师,学习、明确辩论赛制和规则;还要准备比赛所用服装、纸笔等。
组织分工
根据辩论赛赛制,明确各辩手的任务。条件允许的话,增加四位辩手,在材料准备阶段帮助一起搜集资料,还能进行模拟辩论。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精读《红楼梦》原著
在各辩手精读《红楼梦》,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了解背景环境的基础上,互相探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让语文老师给予一定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借助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著作来释疑。
第二阶段——观看《红楼梦》影视
观看《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记录其拍摄年代、选取的主要故事情节、人物重点台词,仔细观察演员的动作神情、服饰装扮、背景道具等。
镜头一:(情节简要描述)
|
环境背景道具
|
|
出场人物1
|
台词:
|
动作神情:
|
服饰:
|
出场人物2
|
台词:
|
动作神情:
|
服饰:
|
镜头二:(情节简要描述)
|
环境背景道具
|
|
出场人物1
|
台词:
|
动作神情:
|
服饰:
|
出场人物2
|
台词:
|
动作神情:
|
服饰:
|
……
|
……
|
……
|
第三阶段——对照《红楼梦》原著与影视作品
根据影视作品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找到相应的原著内容,比较人物台词与神情刻画、服饰道具、环境背景等内容,摘抄原文,罗列影视作品没有传达出的原著信息和文字表达效果。
寻找影视作品中没有涉及,但在原著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故事情节,分析影视作品的取舍对原著的影响。
归纳原著故事情节被影视作品作了较大改动的地方,分析改动后的不利因素。
|
原著文本
|
艺术作品
|
比较结果
|
与原著相近
|
1.
|
|
|
2.
|
|
|
……
|
|
|
舍去部分
|
1.
|
|
|
2.
|
|
|
……
|
|
|
改动部分
|
1.
|
|
|
2.
|
|
|
……
|
|
|
小结比较结果,初步归纳己方的论点和论据,为一辩手撰写开篇立论和四辩手总结陈词张本,同时为公辩阶段提供尽可能多而细致的论据。
第四阶段——模拟辩论
组织正反两支队伍,进行辩论模拟赛。这个过程也可视为对对手辩论依据的了解过程。进而寻求反驳对方的着眼点和论据。
对方观点
|
对方论据
|
己方反驳
|
1.
|
1.
|
1.
|
2.
|
2.
|
2.
|
3.
|
3.
|
3.
|
……
|
……
|
……
|
小结模拟赛中的得失,补充己方的论点和论据,确定开篇立论,完善总结陈词。
第五阶段——正式辩论
比辩论赛本身更为重要的成果,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深入解读,是对文本阅读无可替代性的强调,更是学生学习、思辨、归纳、协作等能力的提升。
而无论是对《红楼梦》的解读,还是辩论的观点、论据,只要重新整理一下,就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展示或发表。
活动自检
1.以某一名著为例,撰写一篇以比较影视作品与文学原著为主题的评论性文章。
2.搜集当下流行的替代传统阅读方式的其他阅读方式,并简要分析其利弊。
结果参照